返回

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敢挡新法的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敢挡新法的路? (第2/3页)

去!”

    金銮殿上,气氛压抑。

    各地告急的奏章像雪片一样堆在龙案一角。

    靖武帝脸色铁青,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下面吵成一锅粥的朝臣。

    主剿的、主抚的,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没一个能拿出个准主意。

    “够了!”老皇帝猛地一拍龙案,声音带着疲惫和怒意,“吵吵吵!除了吵,你们还能干什么?流寇都快打到京城脚下了!汉王!你是天策上将军,总领军务,你说!到底怎么办?!”

    被点名的汉王洛烬一个激灵,赶紧出列。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儿子教的词儿,脸上瞬间挤出十二万分的沉痛和忧国忧民:

    “父皇!儿臣……儿臣这几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啊!每每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想起那些被贼寇荼毒的州县,儿臣这心……就跟刀绞似的!”

    他捶着胸口,声音都带上了哽咽,演技堪称炸裂,“儿臣自知才疏学浅,统兵打仗非我所长,日夜苦思,唯恐辜负父皇重托,误了江山社稷……”

    他这番声情并茂的自责,把殿上众臣都唬得一愣一愣的,连老皇帝紧皱的眉头都松动了些许。

    汉王偷瞄了一眼皇帝老爹的脸色,话锋猛地一转,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激动:“然!天佑我大靖!儿臣苦思冥想,终于发现一人!此人胸有丘壑,腹藏良谋,若得重用,必能解此倒悬之急,安我大靖江山!”

    “哦?何人?”

    靖武帝身体微微前倾,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枢密院副使,柳文渊!”

    汉王掷地有声。

    “柳文渊?”这个名字一出,殿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嘉峪关奇袭图兰、火烧粮草的事迹还历历在目,没人敢小觑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

    “宣柳文渊!”

    靖武帝立刻下令。

    不多时,一身青袍、身形依旧显得有些单薄的柳文渊快步上殿,躬身行礼:“臣柳文渊,参见陛下。”

    “柳爱卿,”靖武帝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汉王力荐你督办流民帅之事。如今流寇四起,愈演愈烈,国库空虚,民心思变。你可有良策,为朕分忧?”

    柳文渊站直身体,目光扫过殿上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龙椅上的皇帝,声音清晰而沉稳,如同投入沸水中的冰块:

    “陛下明鉴。流寇之祸,表象在匪,根源在民。民何以乱?无外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田赋、丁银、徭役……层层盘剥,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

    他一针见血,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不少官员脸色微变。

    柳文渊语速加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锋芒:“故此,欲根治流寇,非一味剿杀可成!首要之务,在清其源,正其本!臣以为,当行‘地丁合一’之新法!”

    “地丁合一?”

    靖武帝眉头微蹙。

    魏王洛曹更是忍不住嗤笑出声,阴阳怪气地插嘴:

    “柳大人好大的口气!地丁合一?听着新鲜。不就是想把那些按人头收的丁银杂税,一股脑儿全摊到田亩税里去吗?呵!此策一动,便是捅了马蜂窝!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谁家不是良田万顷?你动他们的钱袋子,无异于虎口拔牙!他们能答应?怕是你这新法还没出京城,就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柳文渊面对魏王的嘲讽,神色不变,反而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文人特有的锐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劲儿:

    “魏王爷所言甚是。触动既得利益,阻力必然如山。此乃新法必经之痛!至于世家大族嘛……”

    他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