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星夜迷思 (第2/3页)
聪慧,只要善用贤臣...“
“朕要你承诺!“李世民突然用力,“无论发生什么,护住大唐基业!护住这太平盛世!“
“臣...以性命起誓!“杨世民重重叩首。
李世民长舒一口气,从枕下取出一卷黄绫:“这是密旨。若新君失德,你可凭此...行废立之事!“
杨世民双手颤抖地接过。这等同于是给了他一柄悬在皇权之上的尚方宝剑!
“去吧...“李世民疲惫地闭上眼,“让承乾...进来...“
走出殿门时,太子李承乾正焦急等候。十年储君生涯,已磨去他年少时的浮躁,眉宇间多了沉稳。
“相爷,父皇他...“
“殿下速入内。“杨世民低声道,“陛下有要事交代。“
望着太子匆匆入殿的背影,杨世民心中五味杂陈。历史的车轮已彻底偏离轨道,前方是福是祸,连他这个穿越者也无法预料。
三个月后,李世民驾崩的噩耗传遍天下。举国哀悼的同时,暗流开始涌动。
“相爷,魏王旧部在幽州集结。“
“崔氏联合山东士族,拒绝新币制。“
“吐蕃使节在边境频频异动...“
宰相府的书房内,密报如雪片般飞来。卢珊一身劲装,将影卫令牌按在桌上:“是否要提前处置?“
杨世民凝视着先帝密旨,缓缓摇头:“陛下新丧,不宜大动干戈。传令各地影卫,密切监视即可。“
新帝登基大典上,李承乾身着衮冕,接受百官朝拜。杨世民作为首席辅政大臣,立于丹陛最前方。典礼结束后,新帝单独留下他:
“相父,“李承乾仍用旧称,“朕欲追封母后为皇太后,迁居兴庆宫颐养,您看如何?“
杨世民心中一动。长孙皇后在先帝驾崩后便深居简出,新帝此举表面是孝道,实则是请她退出权力中心。
“陛下孝心可嘉。但太后素喜清静,不如仍居立政殿?“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即笑道:“就依相父所言。“
这次微妙的交锋让杨世民警醒。新帝已非当年那个依赖他的太子了。
更深的危机在半年后爆发。这日朝会,御史突然弹劾杨世民“私建铁路,劳民伤财“,更指责蒸汽机“惊扰地脉,致先帝早崩“。幕后推手直指新任户部尚书崔琰——崔仁师之子。
“陛下明鉴!“杨世民出列抗辩,“铁路可便民生,蒸汽机可增国富,此乃先帝钦定之国策!“
“先帝是被妖术蒙蔽!“崔琰厉声道,“杨相自称海外遗民,实则来历不明!种种妖法,坏我大唐根基!“
朝堂哗然。李承乾沉默良久,突然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当晚,影卫密报:皇帝密召崔琰入宫!
“他终究信不过我们。“卢珊叹息。她刚经历丧父之痛——卢老爷子在听闻朝堂风波后一病不起,临终前叮嘱女儿“急流勇退“。
杨世民站在观星台上,夜风吹动他的衣袍。这座由他设计的高台,本是用于天文观测,此刻却成了逃避现实的去处。
“郎君,四更天了。“卢珊为他披上外袍,“明日还要早朝...“
“今日是我四十五岁生辰。“杨世民突然道,“在大唐的第十年。“
卢珊依偎在他怀中:“这十年,你我携手,不负此生。“
杨世民默然。他调试着最新研制的望远镜——用天然水晶磨制的镜片,效果远超从前。当镜头对准北斗七星时,他忽然发现天枢星附近有片异常区域,星光在那里扭曲变形,如同水波荡漾。
“这是什么...“他喃喃自语,反复调整焦距。那扭曲区域中心,竟隐约可见现代都市的轮廓!高耸的大楼,闪烁的霓虹...
“珊儿!快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