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内部矛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七章 内部矛盾 (第2/3页)

景来镀金的就是不一样。”

    通过一个弯角时,赵阳与来人撞了个满怀,对方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开口就是“阴阳怪气”的调侃。

    “王威,我们好像没什么过节吧?为啥总来找茬。”

    赵阳定睛一看,发现堵住通道不让他过去的三人都是装备运输班的,领头的叫王威,一米八几大高个,留着个短寸,一身腱子肉。

    就这模样和气质,不知道的还真会误以为他是“混社会”的。

    南极考察队总共591人,撇开“J121”船上的308名海军官兵,还剩下两百多号。

    这些队员和船员们从不同的单位抽调而来,又在相对压抑的封闭环境下共同生活了这么久,彼此间有些摩擦是避免不了的。

    而往往大家又都会亲近“有共同语言”的人,于是乎一个个“小团体”应运而生。

    有按地域划分的“老乡组”,有按工作单位划分的“同僚组”,以及按从事领域来划分的“兴趣组”。

    平日里“小团体”的成员会一起吃饭、洗澡和工作,但只要遇到了矛盾冲突,就会立马“一致对外”。

    当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只要在规章制度下发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能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就好像老王、老贾和老许,他们三个也是“小团体”,但除了那次冒险抢救设备捅了篓子外,平日里都矜矜业业待在实验室互帮互助,从出发到现在一个月,光是科研成果就拿出了十几件。

    不过也有些队员,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事情的判断转化为负面情绪,并且做出一些影响团结的举动。

    这王威三人组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们都是工人子弟,又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所以在还没进入考察队的时候就已经称兄道弟。

    这三人干活是把好手,思想觉悟也没问题,但是却有个共同的坏习惯,那就是看不惯搞“笔杆子”工作的人。

    按照他们的理解,革命是靠枪杆子、铁锤子和镰刀子打出来的,什么文人墨客对社会主义建设只会拖后腿。

    这其实就和中国历代王朝里文官和武官向来不对付的逻辑一样。

    总之王威三人从上船开始就没把新闻班的队员当做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