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发兵!东征倭寇! (第2/3页)
他这一生,位极人臣,所求为何?
——是那堆积如山的金银赏赐吗?
——是那煊赫一时的滔天权势吗?
不!都不是!
他求的,也是那青史之上,煌煌几笔!
是那后世子孙捧读史书时,看到“李青松”三字时,油然而生的敬仰与赞叹!
是能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璟......那些闪耀在文景、贞观、开元等煌煌盛世画卷中的千古名相并肩而立!
——名垂青史!
——流芳百世!
这才是他李青松,一个读书人,一个宰辅,毕生所求的终极荣耀!
而此刻,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就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佐渡之金!石见之银!菱刈之矿!那是足以支撑起一个空前绝后盛世的基石!是足以让“至治”这个年号,真正超越历代、光耀千秋的资本!
有了这取之不尽的金银洪流,他李青松胸中那些被现实束缚了太久的治国方略——兴修水利、广建学堂、减免赋税、充盈府库、抚恤孤寡、开疆拓土......
那些足以让他跻身千古名相行列的宏图伟业,将不再是纸上空谈!
将真正有机会在他手中,化为现实!
这诱惑......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任何一位有抱负的宰相,为之疯狂!
李青松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枯瘦的手指在袖中紧紧攥住,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阻碍?有!
劳师远征?耗费钱粮?海上风浪?倭寇凶顽?
......可这些担忧,在如山如海的金银面前,在“至治盛世”的煌煌大义面前,在名垂青史的终极诱惑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更何况......领兵之人,是贾玌!
是眼前这个端坐锦墩、气定神闲、用一次次不可思议的胜利铸就了不败神话的辽国公!
是那个在辽东、在江南、在一次次看似不可能中力挽狂澜的军神!
有他挂帅,此战......成功的把握,何止六七成?!
在但根据此前锦衣卫所调查的东瀛倭兵的武器、铠甲以及火器等等详情摆在眼前......
——九成!
如此把握还不敢下定结论,那他李青松——也枉为一朝首辅!!!
李青松浑浊的老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和身为首辅应有的“稳重”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他猛地抬起头,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将积压了一生的抱负和此刻的激动喷薄而出!
他不再看那托盘上的金银,而是目光灼灼地直视御座上的帝王,用尽全身力气,向前重重踏出一步!
这一步,踏碎了所有的顾虑!
这一步,踏上了通往“千古名相”的青云之路!
“陛下——!” 李青松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斩钉截铁,响彻在寂静的御书房内:
“老臣以为,辽国公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
“甄家余孽,勾结倭寇,此乃附骨之疽!倭寇占我矿藏,屠我忠勇,此乃血海深仇!此仇不报,国威何存?天理何彰?”
“更遑论佐渡、石见、菱刈三座矿山,乃天赐我大庆之洪福!乃成就陛下‘至治盛世’之基石!岂容倭贼窃据?!”
李青松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带着一种为国为民、义不容辞的慷慨激昂:
“此一战,非仅为报血仇、平海疆!更是为我大庆夺回万世之基!为我‘至治’盛世,开凿无穷之源!”
“老臣,附议辽国公所奏!恳请陛下——” 他猛地一撩袍袖,以首辅之尊,对着庆帝,行了一个庄重无比、力逾千钧的躬身大礼:
“即刻下旨!发兵东征!跨海伐倭!荡平倭穴!夺回我金山银海!以彰国威!以慰忠魂!以奠......至治盛世之基!”
轰——!
李青松这石破天惊、掷地有声的表态,如同在已经沸腾的油锅里投入了一把烈火!
御书房内,所有文臣都猛地一震!
李毅,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战意,此刻更是热血上涌,紧随其后,几乎是吼了出来:
“臣附议!此战,必打!”
户部尚书王宽,仿佛被李青松那句“至治盛世之基石”彻底点燃,他脸上的痴傻瞬间化为一种病态的狂热,声音尖利地叫道:
“打!必须打!金山银山!有了它们,国库何愁?盛世何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