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 章 归化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2 章 归化城 (第3/3页)

没赢过么?”

    顾全恨不得堵上余令的臭嘴。

    都打到京城了,别说赢了,只要打上一场势均力敌的仗,草原部族就得缓几年。

    如果来一次大胜,草原诸部得安静十多年。

    顾全读书少,因为读书不行才从宫里外放到地方。

    虽然读书人少,但顾全知道唐太宗的故事。

    从武德九年受辱,到贞观四年雪耻也就用了四年,四年将突厥打的两代人都没缓过劲来。

    草原各部好不容易缓了一口气,出来一个薛延陀,结果遇到了李绩。

    在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李绩对薛延陀完成灭国。

    不是打赢了,是直接灭国。

    今人论古事虽失之偏博,但总不至于被动成这个样子。

    大明如今还在时刻担忧蒙古会不会入关。

    很多时候顾全都在想。

    大明这么多人,不说出来一个军神李靖,难道就找不到一个“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人物来?

    来个薛万彻这样的也行啊!

    “这个城很新吧!”

    见余令点了点头,袁御史笑了笑,弹了弹胡须上的冰霜面无表情道:

    “万历三年,城池建成!”

    “听说建城的石头来自大青山,石头颜色泛青,夕阳西下亦可见其光辉,所以叫库库和屯,意思为青色之城!”

    余令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名字真贴切,还真的是青色的。

    随着离归化城越近,余令感觉也就越奇特。

    余令以为会有很多很多的异族人。

    谁知道入眼望去全是打着各号旗帜的大明人,各种马车进出令人目不暇接。

    牛羊、茶叶、瓷器和马……

    就连城池的风格都很有晋中的特色。

    相比于河套地区,这里看着就不像关外,而好像是来到了大明的另一个大城。

    所以才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守心,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晋商么?”

    “知道一点!”

    袁御史苦苦的笑了笑:

    “晋中之地自古以来不是什么产粮大省,又是边关重地,遇到灾年易子而食的事情很多。”

    “为了养活家人,很多人选择跑商。

    所以有了“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句俗语,所以晋商才发达!”

    “这也是为什么晋中离这里最近,这次偏偏由长安那边来送岁赐的原因了,因为这里比三边更穷。”

    王辅臣闻言插话道:“在百姓里面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雁行”。

    见众人看着自己,王辅臣继续道:

    “它的意思是大明百姓在天气暖和时出关给蒙古地主当佃户耕种!”

    “等到天气转凉时再带着种粮食的钱和草原的特产回山西进行贩卖过年,年年如此就像大雁一样!”

    苏怀瑾不解道:“草原部族这么好说话?”

    王辅臣幽幽道:“他们不好说话,也欺负人,也征收粮食,也要打草和种植苜蓿给他们喂马养马!”

    吴墨阳不解道:“那为什么还有人去?”

    “草原各部族或许什么都缺,但他们不缺大片的土地。

    他们征税,但征收的粮食比大明少,而且不用服劳役!”

    (pS:《明史》:北走俺答诸部 ,俺答择其狡黠者 ,多与牛羊帐幕。)

    吴墨阳扭头看着王文新。

    王文新点了点头:

    “他说的没错,是这样的,草原部族不会种地,各位头人需要粮食,不止一次下令不准欺负种地的大明百姓!”

    “一次征收多少?”

    “有多有少,但一定会让这些种地的大明百姓有得赚,他们懂细水长流!”

    (pS:岁种地不过(纳)粟一束,草数束,别无差役。)

    王辅臣和王文新的一席话把所有人说的都沉默了。

    见袁御史又开始叹气,余令赶紧道:

    “有好也有坏啊,你们难道没发现这个城已经快被我大明同化了么,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迟早一统!”

    袁御史抬起头道:“归~化~城!”

    见袁御史不叹气了,余令看了一眼身后,见那成群结队的人群,忍不住喃喃道:

    “这大概就是走西口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