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于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6章 于丰 (第2/3页)

年间置办了十二亩良田,家中也修起了三间青瓦房,手里余钱充足了,送小的去镇上的学堂上了三年学,可是在小的十二岁那年,爹生了重病,家里的良田卖了七亩,爹还是走了,小的那年才十四岁,从爹生病起,小的便从学堂退学了。“

    “爹趁着重病,断断续续把手艺传授给了小的,小的没学成,父亲就走了,娘在爹走后的第三年在山上打柴时摔了一跤,落下来残疾,为了治病,家中的田全卖了。”

    想到最艰难的日子,想到早逝的的父亲,小摊贩眼角微红,不得不停顿一下,平复心情。

    听到此,曲簌倒吸了一口凉气,古代田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到家中钱财耗尽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可能卖家中土地的,十七八岁的年纪,无田无地无钱,生病残疾的母亲,到底是该如何过。

    曲簌忍不住问:“后来呢,你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舅舅家帮衬不少,媳妇又把聘礼里的银镯子融了,打成小首饰,在街上卖,其余时候到处打零工,一天天的,小的手艺好些了,逐渐赚了钱,后来六七年间,还了舅舅的岳父家的欠银,又置办了五亩地,遇上皇上减少赋税,家中日子才好些的。“

    “小的儿子前年也上了学堂,女儿明年小的也打算送她去镇上读两年书,家里才又拮据的,但是没关系,儿子读书成绩好,女儿乖巧,日子有盼头,小的努力点,总会更好的。“

    小摊贩语气很平淡,眉宇间也没有愁苦之色,中间的苦仿佛不值一提,曲簌不由心生敬佩,换做是她,她不一定能坚持下去。

    大多数人在经历长时间的困苦后,会变得自卑敏感,他身上却没有,太难得了,况且,在乡下,能送女儿去学堂,这样的男子,放在古代是凤毛麟角,曲簌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于丰,五谷丰登的丰。” 于丰第一次遇到买主还问他名字的,心中好奇。

    曲簌又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