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当真舍不得 (第2/3页)
江耀先去医生那儿检查了下腿上的伤,确定一下刀口附近是否有崩开。
两人便在鱼城军区食堂吃了饭。
鱼城是个港口城市,因此盐碱地较多,虽然这儿冬天也很温暖,但蔬菜的品种相对来说会少一些,除了青菜和一些瓜类,就是咸菜,还有清蒸的海鱼,白灼海虾,军区食堂也就这几样菜。
“吃得惯吗?”江耀见许长夏盯着碗里的菜发呆,轻声问道。
“吃得惯。”许长夏随即点头回道。
这儿的口味和杭城哪怕大相径庭,也总比饥荒那年代时来的好。
只是许长夏看着碗里的菜,这才发现,原来八十年代的港口城市,也不怎么吃海鲜,可能是这时候的人们对于吃菜的基本要求是填饱肚子就行,没有上升到风味口感这回事儿。
而且港口城市相对来说渔村较多,城市条件自然会差一些,所以对吃食要求也就更低一些。
许长夏想着如果是在三四十年之后,港口城市的经济条件和现在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肯定到处都开着爆炒蛏子蒜蓉粉丝扇贝生蚝大龙虾之类的大排档和饭店。
但是这些食物,哪怕是在现在的杭城海城,都没有普及起来。
她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之前他们开车经过的菜市场,她似乎看见是有不少卖海产品的摊贩。
现在正是冬天,鱼城白天的温度也只不过十几度,对于运输海产品来说,刚好适宜。
想到这儿,许长夏的脑子像是突然开窍了一般!
她每个月都会回杭城几天参加考试,既然这一趟路是非走不可的,那为什么不能送些对于他们杭城生意有帮助价值的产品回去呢?
正常杭城餐桌上可见的海鲜无非是带鱼、对虾这种,这是平头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海鲜。
但其实农历一月前后的鳗鱼、生蚝和带鱼,肉质肥美,蛋白质含量极高,尤其是生蚝,三月份会达到最肥美的时候,而且量大,因此价钱会很低廉。
但这个年代,生蚝还不叫生蚝,就叫牡蛎,吃牡蛎一般都只是拿葱姜水煮熟就这么随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