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再添曾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再添曾孙 (第3/3页)

默了片刻。

    目光仍停在那供桌上的长命锁与玉镯上。

    那是护生的物件,却在此刻,看起来更像几粒寒星,冷冷闪着。

    家中屯粮确是不少。

    那是姜家早年便备下的压舱石,为的不是今日赈灾,而是那日后更大的劫数。

    能拨与锐儿的,原已定数。

    这孩子啊……

    他心头暗叹。

    到底还是有些着相了。

    将手段,当了道义。

    然而眼下毕竟是添丁的好日子,不该动气。

    他沉吟一瞬,袖袍一拂,桌上诸物尽数化光而散。

    “这些东西,”他淡淡开口,“我便替我那未曾谋面的曾孙儿收着。”

    语声平和,听不出半点波澜。

    “你去趟粮仓,”

    他稍稍抬眼,看了儿子一眼,“看着取些给他送去。”

    顿了顿,又添一句:“就当是我这个做曾祖的,给那娃儿的贺礼。”

    姜亮应声,神色复杂。

    那份平静,越看越像风前的湖面,光滑得反叫人心慌。

    他略一犹豫,终还是低声道:

    “爹……要不要孩儿去训诫他几句?”

    姜义闻言,神情微动。

    半晌,才缓缓摇头。

    “你能训他什么?”

    语气温淡,尾音里却藏着一点笑意。

    “说他救灾民,救错了?”

    姜亮一怔,嘴张了张,终究没再作声。

    姜义见状,也不再在那件小事上纠缠,目光略一敛,语气一转,便开口问道:

    “先前让你留意的太平道,近来可有消息?”

    一提正事,姜亮那脸上残余的父子情绪,立时收了个干净。

    他微微一躬,神色肃然。

    “回禀父亲,确有几桩动静。”

    他略一沉吟,方才道:

    “那太平道如今在冀州一带,声势渐盛。主事者是一家姓张的三兄弟,据说会些符水之术。”

    说到这里,他稍顿了顿,神情里透出几分不敢轻忽的意味:

    “此术非虚。确能治病救人,奇效非常。三兄弟所至之处,应者如云,香火日炽。如今,就连冀州不少官绅,也都拜入门下。”

    话音一落,堂中又归于静寂。

    姜义听完,神色却未起半点波澜。

    “这便对了。”

    他淡淡一笑,笑意不至眼底。

    “若没几分惑众的本事,又怎聚得起那许多人心?”

    符水治病。

    听来玄诞,其实是最快的一条路。

    在这世道里,病与饿一般能要命。

    能治一命的,便能收一心。

    他目光从虚空收回,落在姜亮那半透明的身影上。

    “下次去洛阳见文雅时,”他说得缓,语气平平,“替我捎句话给李家。”

    姜亮躬身应声:“爹请吩咐。”

    “告诉他们,”姜义道,“离那太平道,远一些,莫要沾惹。”

    李家是当今医门正宗,悬壶济世。

    太平道,也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起势。

    殊途同归,日后难免有些牵扯。

    这些年,李家明里暗里,帮衬姜家不少。

    那份情分,姜义素来记着。

    此刻提醒一句,也算尽心。

    姜亮垂首应是,神魂微颤。

    那话他听在耳里,也过了一遍心。

    这些时日,他奉父命游走四方,凡太平道的流传、符水的来历,乃至那几位张姓兄弟的行迹,他都细细打探过。

    只是始终不敢问,父亲究竟意欲何为。

    太平道崛起之事,明里是民间之福,暗里却似牵动着些更深的势。

    今日,父亲寥寥数语,语气虽淡,他却已听出了几分冷意。

    心底的疑团,总算松了半寸,有了些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