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姜曦成亲,山林救僧 (第1/3页)
    姜锐在家这一住,日子便如檐下雨,一滴滴慢悠悠地过,晃眼便是大半个月光景。
    军中那股子杀伐气,早在他跨进门槛时就卸在了屋外。
    此刻身上只一袭寻常的布衣,衬得人也平实了几分。
    白日里,他不是抱着闺女蹲在院里看蚂蚁搬米,便是陪着妻子在村前村后漫步。
    偶尔与弟弟妹妹说些洛阳的趣闻,凉州的旧事。
    那寻常人家的安闲,竟也把他那张被风沙磨砺得冷硬的脸,熨出了几丝暖意。
    闲下时,便去后院寻姜曦。
    姜曦倒不教他什么移山倒海的法门,只随口点拨些调理气血、收束心猿的窍要。
    姜锐在沙场中打熬出来的身子骨,本就扎实,于气血搬运一道,一点便透。
    学下来修为虽无大进,却似另辟蹊径,刀光剑影之外,心神也有了个落处。
    他暗里琢磨,将来行军布阵,或许用得着这一份静气。
    若是姑姑静坐,他便去寻阿爷。
    姜义也不与他论刀枪拳脚,只搬出几本旧蒙学,或翻一段不知打哪儿淘来的道经,讲些似懂非懂的理儿。
    姜锐跪坐在蒲团上,听着阿爷那不疾不徐的声气,鼻端萦绕祠堂的香火,竟觉比军中大帐听将军析局,还要安稳几分。
    这般闲散日子,自也少不得寻那群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的伙伴。
    约在村头老槐树下,几碟茴香豆,一壶浊酒,能从日上三竿吹到月上柳梢。
    说到沙场险处,个个吹得天响;
    说起家中长短,又笑骂成一片。
    席间热闹,笑声常常飘得老远。
    日子过得舒心,转眼也快。
    眼看着离家的时辰逼近。
    就在姜锐预备启程前三日,一个寻常的午后。
    姜家屋后果林中,那扇紧闭了月余的树屋木门,忽然“吱呀”一声,自里缓缓开了。
    院中众人闻声抬头,只见刘子安一袭青衫,自门内缓步而出。
    日光映身,竟不见半分锋芒。
    先前那股山岳般的厚重气机,此刻尽数收敛,沉在骨里。
    看去就似一块千年风雨打磨的磐石,棱角犹在,却早没了火气,只余沉凝与圆融。
    那双眸子,清亮如旧,却添了几分深邃,仿佛能映出天心月圆。
    他冲院中诸人略一含笑,转而朝姜义与父母躬身行礼,声音温润:
    “让长辈久候了。”
    姜义捋须,目光上下打量,缓缓点头。
    这一桩“性命双全”的造化,落在闺女身上,是水木清华,灵动空明;
    落在这小子身上,便是山河厚重,载物以德。
    两相映衬,倒也合拍。
    当晚,姜义破天荒连杀两只灵鸡,又唤来刘家庄子的人,共聚一席。
    姜锐离家多年,这才又尝到自家的灵鸡滋味。
    饭间谈笑,绕不开的,自是姜曦与刘子安的婚事。
    两家长辈早将一应事宜备得停当,只消一声吆喝,整个两界村便跟着热闹起来。
    这场喜事不铺张,也不草率,正好赶在姜锐赴任前办下。
    刘家庄子里,无吹打的锣鼓,也无满座的高朋。
    来喝喜酒的,多是村里相熟的邻里,和古今帮里一群从小厮混到大的弟兄。
    姜曦脱了素裙,换上一袭新妇红裳。
    未施粉黛,反倒衬得那份清透出尘,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味道。
    刘子安依旧沉稳,只是眉宇间多了一抹遮不住的喜气。
    上首处,姜义看着新人对拜。
    浑浊的眼中,映着烛火,也映着暖意。
    他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笑意便再未落下。
    刘庄主那张素来端重的脸上,此刻也难掩几分喜色。
    待到婚事了结,最后一位宾客送走,新人却并未急着入洞房。
    刘庄主把儿子、儿媳,还有亲家两位老人,都叫到正堂。
    他自柜中取出那柄随身多年的钢叉,递到刘子安与姜曦手中。
    “这担子,我挑了半辈子,也该歇歇了。”
    他先望了自家儿子一眼,又看了看气韵愈发清宁的儿媳,声音沉稳:
    “从今日起,这‘镇山太保’的名头,连着护卫村人、庇佑行旅的差事,便交给你们夫妻二人。”
    这担子,既是职责,也是机缘。
    山林间行善积德,看似琐碎,却最能磨砺心性,积累阴德。
    当初求亲时的承诺,如今便当着亲家的面,明明白白交代下来。
    刘子安拱手躬身,郑重应下:“爹,您放心。”
    刘庄主摆了摆手,那点威严当即散去,换上一副带着几分打趣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