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节 夜不收的累赘 (第2/3页)
的保书,就能带五贯钱回家,只要几天后自己去投军即可。这种做法让不少知情的州县官员捏了一把汗,济宁侯爷宽仁的有些过头了。
真要是招募个几万民军,按着秦凤各州官员们的意思,这事情太简单不过。安抚使大人只需给各州县下达一个数字,自然到时候就有兵员到达,还不需浪费朝廷一丝一毫的钱粮。
这等征兵的法子,别说州府地方官员议论纷纷,就是义勇军内部的人也是担忧不已。不过军令如山,既然大帅下了这种命令,不管是对是错总是要先执行再说的。对于这件事情,州府官员中有人给宋大帅上报公文提出担忧和疑问,也有不少人都在心中嘲笑,等着看安抚使大人的笑话;更有人连夜写着密信送往汴京,请示自己上头的大人们该如何应对此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三万两千名应募新兵中,绝大多数都准时赶到了集结地点,全军只有十数个没有及时到达。没有赶到的新兵,其中还有大部分托人带来了口信,是由于疾病等不得已缘由无法立刻上路,并称一旦病愈即刻就会赶去州县衙门自行报道。
真正没有前来集结而又无音讯的,只有一人而已。大宋的老百姓异常淳朴,知道拿了官府的钱财就要做自己的本份。就连番部应募者一万三千人也是一个不少的准时赶到,朝廷能对百姓宽容,百姓就会对朝廷效忠。
六月十日的集结日一过,这唯一没有按约赶到的新兵,立刻被秦凤路所有州县张贴告示缉拿。公示的罪名是临阵脱逃,按大宋军律当斩。若有举报或擒获者,朝廷赏钱五十贯以资奖励。
不到三天的功夫,这个心存侥幸的逃兵就被官府拿获,而举报之人竟然是他的堂兄。堂弟公审之后随即在菜市口被当众斩首,堂兄则披红戴花游街夸奖,所封的赏格也一分不少的交到他的手上。
随着这件事情的落幕,西北一地震动一时。人们纷纷评说此事,有人说堂兄是为朝廷效力大义灭亲的,也有人说这个堂兄是见利忘义之徒,反正说什么样的都有。但所有人对那位被斩首的堂弟说法都是一致,说他既然去报了名参军又拿了官府的安家费,就该准时前去军营报到。他既然拿了钱又不去报到,确是犯了军法算是死有余辜。
没有人会因为官府将此人斩首,而去说宋大帅一句坏话。因为这种应募都是出于自愿,从来不曾强迫百姓半分,所有人都是看了榜文自发前往的。你既然去了还拿了别人的钱财,最终反悔被拿住,应当是自作自受,这又如何怪得了安抚使大人。
正当西北各州被这次征兵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结河川义勇军的大营却空旷了不少,从前的战马喧嚣人声鼎沸,如今却只有数百里大营边境上,不时有一队队的警戒哨队来回经过。
岳飞兴奋的跟在什长身旁,一什十骑全速向前奔驰着。在他们身后十里外,是夜不收的百人大队,再往后二十里是路仲达率领的前锋军马五千。一条黑色长线在湟州府的漫漫原野上行进着,沿途也路经不少吐蕃人的村寨。
路过这些地方,义勇军前锋都只是大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