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二节 男儿何不带吴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二节 男儿何不带吴钩 (第2/3页)

侗很庆幸,白发苍苍的他行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却找不到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在他失望的回家准备颐养天年之际,却重新找到了一生夙愿。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岳飞终于获准跟随最后一支商队出发了。宋义很不舍得这个年轻人,岳飞天生就是一个当兵的材料,弓马娴熟枪法出众,训练不怕苦能够严格遵守军纪。比其他刻苦训练的兵士更强的地方,是岳飞的好学不倦,他时时刻刻都在向老兵们学习战阵之道。

    宋义听说他从小还熟读过兵书,有自己的一套行军打仗的想法。要不是大首领临走之前交待过,宋义和郑魔王如何也不会防岳飞离开的。虽说西北更加重要,可济州府的大营也是极为缺人的。

    从前战场上存留下来的老兵,十之七八都征调去了西北,留守宋庄的基本都是没有上过阵的新卒。不过宋义和郑魔王的时间还很多,有几年的时间让他们来锤炼新军。

    宋义和郑魔王算不得什么大将之才,两人都是贫苦出身,大字不识得几个。说起来识字的事情还是从军之后的事了,义勇军中所有的士兵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必须要学会两千个字,要能书写普通的书信才算合格。

    这种奇怪的考核标准,让许多人都看不明白,这当兵吃粮和读书认字又有什么关联,难道说会写字的兵上了战场能比不识字的强些?不少人把这一条奇怪的军规,归入宋江的书生意气,谁又能真正知道济宁侯爷的苦衷。

    一支真正的强大军队,必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军队,有一支强大士官队伍的军队,一支有强烈荣辱观念的军队。要达到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必须要求士兵能够有一定的文化,能够接受思想的灌输。

    在一千年前的社会,所谓的家国天下,其实只是士大夫的事情。真正老百姓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家与族,至于国家社稷之类,和家族比起来是可以忽略的。中华五千年来,直到民国时期,依然是家族思想占了社会的主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巢指的并不是国,而是家与族。

    宋江并不敢去幻想凭借一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