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收兵 (第2/3页)
够成功,就可一改战略颓势。退一万步说,即便败了宋国的怒火自有小王子和河湟吐蕃承受,和大夏国没有丝毫关系。
现在河湟一带烽烟正起,忽然前日得汴京细作传来消息。南面宋国走马换将,秦凤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换人了,新任边帅是个年轻人,驰名天下的济宁侯宋江。刚一收到消息,乾顺便有些心惊,好不容易走了个童贯,这才平息了十五年的征战,得了几年喘息时间。现在又来了个武功卓著的宋江,这可怎生了得?
“国主,宋江之来秦凤,只怕将来边事难以安宁了。现在静塞军司总领察哥统兵三万,袭扰宋人边堡,正好给人口实,这等无用之功不如不做。”说话之人是中书令嵬名济。
在他看来,河湟之地已被宋国占据八年,现在城恒日固,再想策动吐蕃诸部造反几乎是不可能了,否则怎会一个月之久后,二十万吐蕃人竟然连个空虚之极的州城都攻不下来,这只能说明吐蕃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他的话音未落,宰相讹勃啰立刻站起身来阻止道:“中书令此话不对,察哥骚扰宋边,只是为吸引宋军注意,不得让精锐边军集结河湟。宋人占据河湟对我大夏两面夹击,此地必须从宋人手中夺过来,不然遗祸无穷。”
乾顺微微点头,开口问道:“那宰相的意思该当如何?”
讹勃啰慷慨激昂道:“国主,现在宋国用宋江主西北,必是为了河湟之乱而来。现在不但不能撤兵,反要趁着宋江立足不稳之际,发西寿保泰军司军马佯攻会州,再命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带兵入河湟,压制吐蕃人不得首鼠两端,必破河湟二州。”
乾顺默默无语,要是照着讹勃啰的说法,恐怕更不妥当,这样做法等于是要和大宋全面开战。自己亲政以来和宋人恶战十五年,两国互有胜败。虽然说宋人败得更惨些,光统安城之战,宋国是役死者就达十万。可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是要频频主动遣使求和,只是因为这仗已经打不下去了。
战争打的不光是勇气,还有兵器人口钱财。十五年连续不断的宋夏战争,弱小的西夏早就是不堪重负,要再打几年下去,大夏就要亡国了。就算不会亡国,能够勉强支撑,可下面各部族也已经不肯再集聚兵马,这些年下来,人口损失太多,夏国百业凋零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