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一节 红豆生南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六一节 红豆生南国 (第2/3页)

宋江略微点头,看着他恭敬的退了出去。

    中军议事大帐现在站得满满当当,身在秀州府的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齐刷刷的在此处等候的大驾,这都是来给侯爷拜年来了。宋侯爷换了一身新衣,大步走进军帐,和已经久候的众官们含笑寒暄,互致新春之喜。

    众人寒暄一阵,各分宾主落座,宋江高居上首,本地官员和西军将领分置两班,大家脸上都是喜笑妍妍,虽然开心的原因不同,可快乐的心情还是一致的。

    秀州官员喜悦是因为自年前一战之后,东南乱世平复已经在望,刀兵的苦楚即将过去,而西军众将的喜悦却是有些不足为人道了。西军欠饷已经半年,军中粮草辎重都是不足,蔡绦在苏州城假传宋江的军令,声称到了秀州就有补给。昨天王渊带人除夕之夜赶到秀州城下,那么晚了还领着众将前来拜见,不乏暗示领些粮饷好过年的意思。

    昨天夜里宋江和西军众将相处得甚是欢愉,西军将士们心底也是大受鼓舞,猜想此次的粮饷当不至于再被拖欠。他们的欢喜大半都是为了这个,可惜宋江还是懵懂不知。站在他的角度,他哪会知道眼前这些大宋最强悍最艰苦的军队,竟然半年都没领过一分工资,还闹得差点哗变?

    中军大帐内热闹非凡,帐外比里面还热闹。虽然才是大年初一,可义勇军的训练已经正常进行了。不是宋江故意要苛待兵士,大过年的都不放上几天假。实在是这支军队都是临时整合在一起的叛军,要是一放假谁都担心会出什么岔子,会逃走多少人丁。

    营中军马开始日常操练,帐内的文官不以为意,武将们却是坐不住。义勇军大年初一的上午也正常操练,军中将领也陪着兵士们在雨中站着,西军和本地禁军的众将们进来的时候看见都是有些脸红,心道怪不得义勇军创出了这诺大的名声,看来倒真是小瞧了他们。

    闲话叙起来时间过得飞快,时近中午营中又开始大摆筵席,款待前来拜年的众多官员。酒宴上所有人都有话说,文官们是想问问执掌两浙安抚之责的济宁侯,究竟何时能起兵南下收复杭州。这次来的官员中,可是有不少杭州府逃出来的,谁不想早日回到任上。

    而西军的将领却想问的事情却是何时可以发下粮饷,何日开始发兵南下进军杭州。东南之乱到现在,叛军主力都已经被消灭半数,西军跋涉千里来到此处,却还没上过阵杀过敌。一点微末之功也没有,当真是丢人之极。

    酒宴正酣之时,宋江对诸多事宜只字不提。他已经在年前随着战报提交了奏折,现在朝廷大军已到,他的所有目的都已经达到,义勇军也该功成身退了。每一个义勇军将士的性命,对他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所以这些事物他实在不好再说,须得要等到圣旨发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离开再做决断。

    至于西军的军饷,他哪里会知道这许多,蔡二公子也不知道东路军有前锋南下,还没来得及派发信使告诉他此事。看着西军将领们热切的眼神,他兀自以为大家都是想早日出兵杭州的意思,对于此也只能是装作不知了。

    终于,这无数人压抑在心中想问又不敢问的话,有人开了口:“侯爷,不知道侯爷准备何日南下,进去杭州剿平反贼,我西军将士的欠饷又能在何日发放?”

    出,中军帐中变得一片寂静,所有人同时转头注视着宋江。

    宋江顺着声音看去,说话之人已经站起身,正是那位不入流的小将,韩良臣韩世忠。韩世忠是西军内微不足道的一员校尉,本事上不得台面,更不该当众开口发问的。只是昨夜宋江对他另眼相看,其他人都是看在眼底的。王渊这才嘱咐他抓住时机装作无心问出此话。

    “呵呵,”宋江被问得有些措手不及,可这问话中有些奇怪,“西军的欠饷,多少数额,是怎么回事?”

    “世忠,坐下!”王渊连忙站起身,叱令韩世忠坐下,这等小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大声询问济宁侯事宜,严格说起来是犯上的罪名。“侯爷,我这麾下骁将不通文墨,只是个武夫,还望恕罪!”

    宋江若无其事的笑笑,摆摆手道:“王将军不必多虑,韩校尉这个直性子我很喜欢,”继而对着其他人端起酒杯,“大家同饮,今日是新年,要的就是欢饮,可万不能拘束。”竟然把这事情撇到了一旁。

    大年初一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上到当今天子下到黎民百姓莫不如此。就在宋江在秀州满腹心事之时,普天之下不少人在惦记着他,从大宋的都城汴梁到金国的黄龙府,都有人都在想着心事。

    黄龙府皇宫中,完颜阿骨打兴致高昂,正在和自己的众多后妃子女、宗亲重臣一起在大殿中宴饮。在座的除开女直人的宗亲首领,还有大宋的使节马政。金太祖阿骨打如此开怀的原因,是因为他和大宋天子一样,在除夕之日收到报捷战报。斡鲁败实里古达于合挞剌山,诛首恶四人,余悉抚定。现在心头之患已除,又逢着新春佳节和众多兄弟子女齐聚,阿骨打自然高兴得很。

    大殿上金国的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