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节 南归 (第3/3页)
而是不同意自己带伤兵南下。相比较主力东进燕京,数百人的小队伍南下,无疑是安全许多。在所有人的视线关注着主力东进之时,只要小心一些,走脱出去并不算难。现在的营地,距离河北西路一百几十里的路程,一日一夜就能赶到。
从此地南下最好的线路是绕过蔚州城,走飞狐口南归。飞狐口虽是险隘,但那是对从南往北攻击来说,从后面乔装突袭并不算难。
吴家亮和宋江争执的问题就是,谁南下谁东进的问题。吴家亮坚持要宋江带人南下,因为他是义勇军的首领,不能总是亲临赴险!至于袭取南京析津府之事,现有萧奉先的使者在军中,又有事先的约定,谁去都是一样。
宋江对他的要求自然是不肯,若是在一个时辰之前,宋江或许还能考虑一下。因为那时,在他的心里,去燕京城不过是走个过场。但是现在万万是不答应的,他此时心中越来越没有底气,究竟萧奉先会不会在意他手中的文书,会不会打主意将这个证据抢回去,包括连他这个同谋一起铲除!
可是这些怀疑,宋江不能说,要是说出来,吴家亮更不会同意南下。两人争论好一会,宋江无奈之下,唯有搬出军令压下来,命令吴家亮连夜率领四百人马,护送所有的重伤员南下归宋!
在义勇军中,一入军中,受到的第一条训令便是:军令如山!军令一下,就算是天大的不愿,吴家亮也只能委屈奉命行事。
吴家亮一肚子牢骚的出了大帐,这次回去恐怕是没脸见人了!记得临行之前,自己还信誓旦旦的向宋二娘保证,必会守护在三郎身旁。现在倒好,自己安然返回了,三郎依旧在北国厮杀,这算个什么事?要是首领有个什么......吴家亮连连摇头,把自己的胡思乱想甩开,前去检点一同南下的军马。
四百余身上带着轻伤的将士,眼中含着泪水,换上辽军服饰,将伤员们再次安置好,骑上战马,却迟迟不肯离去。
宋江带着留下即将东进的义勇将士们,整齐列好队伍,看着徘徊不去的兄弟们,心中也满是不舍之情。
战马的哀鸣声中,宋江唱起了那首出塞曲,送着兄弟袍泽走上回家的道路。歌声越来越响,将士们慢慢跟上曲调,一起哼了起来。秋风拂过茫茫的草原,卷起这苍凉的歌声,似乎想把这份悲壮的离别之情也一样带回南方。
踏着皎洁的月光,在一起浴血奋战同袍的歌声中,南归的战士们一步三回头,走上了回家的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