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 都是聪明人 (第3/3页)
草依旧持续不断的送到,可除了西京兵马都总管萧鞑靼带着帐下军马前来增援之外,没有一个辽国大臣出现在增援过来的军马之中。反是在应州朔州蔚州等与南朝接壤的前线,倒是有不少朝廷重臣坐镇着!
朝中王公重臣们仿佛集体选择失明,除了每日例行一次照本宣科的问询,陛下是否获救之外,再无第二句话。就连离此处七十余里西京城中的赵王习泥列,也是称病闭门谢客,从没来军中探望一下。就连已经到达怀仁城的萧鞑靼也是从来只在东营枯坐,不踏进大营一步,几次约他议事,都借故推脱,言称奉两位号令即可!
耶律大石和萧干自然知道,可不是那些人傻,不想这救驾之功,会来的才真正是傻子!
要是来到城下,是攻还是不攻?攻的话如果折损了天子算谁的责任?不攻坐视天子受苦又是怎样的过错?
这怀仁城不是一座县城,而是一个火山,随时会爆发的火山!只有他们两个傻子,巴巴的跑到这来进退两难。那些聪明些的无不远远的看着这边,要是陛下崩了,马上另立新的天子,要是获救,再赶来朝贺不迟。
已经围城数天了!怀仁城内的义勇军依旧是沉默,既不提出条件,也不寻机突围。两支数量相差极为悬殊的军队就这么静静的相互注视着。两个人再也坐不住,马上和城内宋军谈判!只要是能放了陛下,所有条件一应俱承!
宋江拿到辽军射上城楼的箭书,怡然自得的告诉吴家亮:“告诉他们,谈判可以,先送来秋衣两千件,菜蔬若干。天气渐冷,军中简陋,辽主和众位大臣们需要加些衣料,改善饮食。”
吴家亮笑吟吟的去了,大开城门,单人匹马缓行到辽军营寨一箭之地,将宋江的要求大声说了一遍,然后施然转马慢慢回城。
不到半天时间,辽军大寨就赶出上百辆大车运到城下。有辽军校尉大声传话,此乃给天子所用,请义勇军接进城去。说完之后所有押运车马的兵士立刻全部返回大营,然后关上寨门。
义勇军兵士将车马慢慢赶进城中,过了一日之后,终于派人送出一封书信。
是为义勇军统制宋江亲手所书,信中在描述了两国百年友谊之后,又和萧干大王叙了叙旧,说了下只相隔百步,缘悭一面的遗憾之情,再表述一番队大石林牙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两日之后上午辰时,南门百步之外,两军之中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