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节 圣旨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节 圣旨到 (第2/3页)

清,然后悬挂红绸,黄土垫道。

    百姓都是激动万分,这些人活一辈子连县尊大人的面都未必见得着一次,何况还是官家亲派的使者?听说这使者都是朝中的大臣,是文曲星下凡呢。百姓们纷纷议论,自豪的很。

    义勇军士全部换上全新的军服,去庄外列队迎接朝廷天使。不光是宋庄,就是从郓城到宋庄路上经过的村庄都得到县衙公差和里正的知会,一早便清扫大道,站在路边守候着。

    别人都在忙着,就连路仲达这种胆大包天的朝廷要犯也是庄中四处乱窜,人人都想知道官家的使者是何等模样,圣旨是个什么样子,平常百姓人家,这辈子谁能见过?

    唯独宋江满不在乎,他本就对皇权不太感冒,反而还有些逆反心理。这徽宗他也是见过两次了,朝中的重臣更是一个不拉的识遍,早就没有初到宝地的好奇之心。

    何况这次的圣旨,不过是自己被曾经敬仰的英雄摆了这一道,让自己去送死的命令罢了,有什么好高兴的?

    经过这次遭遇,他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大大降低,不过都是平常人罢了,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比别人多了几分才干,多些血性而已,自己也没有必要把他们看得太重。

    宋江打发早就坐立不安的小六去村口山岗上看着,要是远远看见钦差的旗号再来喊自己,自己悠闲的坐在房中喝茶,这快七月的天,傻子才出去顶着烈日等人呢。

    时近中午,小六满身大汗跑来报说,见到远处有大队人马出现,应该是朝廷的天使到了。宋江这才慢腾腾起身赶到村口迎接。

    刚到村口,宋江便远远看到路上大约百余官兵护送着几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迎面走来。为首的身着绿衣,看着眼生,不过看架势应该是前来宣旨的使者。使者的身后却是几位熟人,本府的知州与本县的县令大人,还有一个更熟悉,济州通判张子建。

    天使已到,宋江率众人迎了上去,一阵寒暄然后将众位大人请进庄内。

    进了宋家的宅院,众人分班次站好,前来宣旨官员左右看看,用手托起圣旨口中喝道:“济州义勇民军首领宋江、副首领孙俊真接旨。”

    所有人等均是跪下听旨,那人展开旨意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尝闻济州义勇军......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山呼万岁,宋江叩谢皇恩之后恭恭敬敬的将圣旨接过,交与家人手中,命人供上大堂之上。

    那官员叮嘱道:“圣旨中已是说明,要你于七月初八那日赶到汴京,陛下将亲自给你义勇军饯行!切记不要耽搁了时日。”又压低了声音说道:“最好是在初七早些赶到,然后到太师府上去一下。”

    宋江四处看看,急忙点头。那官员见他已经明白,拍拍他的肩膀:“那要是如此,本官便回京交旨了,你在家中好好整顿军马。”

    宋江苦苦挽留不果,那人去意已决,也不好强留,只好亲自送出庄外。知州大人与知县大人也要陪着天使返回,只是和他随便说了几句,夸赞了宋江几句,便伴着天使赶回济州去。

    不过夜是有人没走的,张子建便是没走留了下来。

    宋江看见张子建不离开知道他有话要说,送走了朝廷的天使,便请他到后厅喝茶。

    要说宋江对这位通判大人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的宋江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也不是前世没见过世面的宅男了,皇帝大臣统统见了个遍,出生入死也两回了,再没点城府实在说不过去。要说以前见了官员心里着实有点犯怵,现在可就脸上再露不出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