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节 针锋相对 (第2/3页)
:“原因不外几点,一是义勇若强,北伐必可用上,到时候引荐之功万万不能少了为父的一份,二来宋江现在与童贯结下大怨,若要北伐必是童贯为帅,童贯为帅宋江定是危险,要不加强他的人马军备,只怕他是难回了。这第三,宋江若要几年内入得朝堂,必要有偌大名声铺垫,你便是在为他打下基础,兵锋一指,挡者披靡。是耶非耶?”
蔡绦深拜:“父亲教导,孩儿佩服之至,我的确有这些想法,不过只是第一条与第三条,这第二条孩儿却未曾想到。”
蔡京抚须而笑:“你派人告诉宋江,需要何等样装备辎重,及早报过来,我着三司兵部工部即可为他准备。他一到京师便可领取。不过扩编一事,须得他剿平盗匪之后才能商议,有功才可赏,那时我也好向官家进言,荐他做个北伐先锋!”
蔡绦躬身施礼:“孩儿这便去办。”
蔡京父子在商议如何趁热打铁,童贯高俅也在一起商议如何扳回一局。童贯今日脸算丢到家了,本身作为一个阉人,他已经坐到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这等至高尊位上,便饱受文人士子百官争议,他唯一可以倚靠的便是军功。现在蔡太师釜底抽薪,要在这军功上扳倒他,他要是倒下,还如何翻得了身?
高俅连他还不如,一点倚靠都没有,做这太尉三衙统领位置全仗着官家的宠信。平日备受百官口水,干得最多的便是嫉贤妒能,将只要是有些才干的统统压住,不叫人动摇了自己的位置。这宋江听说既能统兵,又是个有文才的士子,倘若他得了势哪还有自家的立足之地。
于是两人立刻结为一体,商议如何打压这事情。两人商议来商议去,却也拿不出个好办法,官家在朝会上下的旨意,万万是更改不了的,何况宋江还有蔡太师扶持。商议不成,高俅也是无奈:“童枢密,我已束手无策,此事暂时搁置,待来日再说,我还要去筹备金明池争标一事,端午将近,我这要去督促演练。”
说道金明池争标,童贯眼睛一亮,他击掌而起:“我有法子了,不过要高太尉帮衬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