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章 从“书写艰难”到“智斗开篇” (第3/3页)
,一辈子没求过比自己矮一截的人办事。
答应姘头的时候胸脯拍得砰砰响,真到开口时,TM真为难。
见李国栋开口问,顺势说出来意。
不出意外,历史和现实重叠,他就是希望李家把抽到的溪边肥地跟刘瘸子家的林边坡地换一换。
原因也实在,因为李家日子好过,一个老二李国栋,吃上了商品粮。
老三李劲松成绩更好,指定是个大学生,毕业后也是吃商品粮的主。
当家的李定乾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掌墨师,很多人家宁愿排队都要等他打家具盖房子。
就一句话总结:李家不困难,也不指望地里那点粮食过活。
这逼故意忽略了李家还有个老头子李拥清要赡养。
但刘家当家的两条腿都断了,只能拄着双拐磨着走。
18岁的大女儿已经嫁人。
二儿子14岁,小姑娘才6岁。
主要劳力就只有刘瘸子老婆,本来产出就少些,再守着林边瘦地估计全家得饿死。
上一世,李定乾说分产到户,大家凭运气抽签抽到的地,也登记了,想换?没门。
黄兴国急了。
因为他跟刘瘸子的婆娘相好六七年,人从没提过一个要求,反而给他生了个6岁的闺女养着。
有四个儿的黄兴国自然很高兴。
这乖乖婆娘第一次开口就是想要块好地,目的还是让他宝贝闺女能吃饱饭。
爱女心切的黄兴国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回到村办公室盯着登记册琢磨抽到好地的人家。
最后决定跟李家换,结果李家还不干。
他这前书记现支书的威严严重受到伤害。
所以才会有和李定乾争吵,李定乾耽误放血的事发生。
而且李国栋通过前世调查,黄兴国换地还有另一个私心。
就是刘家的地,随时都可能变成他家的。
毕竟,刘瘸子和刘二娃,死于意外也很容易,他黄兴国能让刘五瘸一次,就能让他死一次。
男人死绝,这些地,凭刘嫂和一个小丫头可守不住,何况,小丫头还是他的种。
哼哼,老子要人也要地,黄兴国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但他不知道,现在已不是前世,他是在跟一个带记忆的老阴比过招,既分高下,更决生死。
李国栋摩挲着竹椅扶手上的裂口,前世父亲瘸腿佝偻的背影在眼前晃动,家人惨死的惨叫在耳边不停回荡。
突然,他看着父亲手背青筋一突一突的,这是准备反驳了。
虽然这次因自己制止,他没被蜈蚣咬,算是开始影响历史走向。
但他也不愿父亲和黄兴国吵,还不到撕破脸的时候,自己才刚到新手村,太弱小。
这次,老子要做执棋人。
所以,李国栋抢在父亲爆起前抢先道:“要的啊,换嘛。”
“呵呵,我们家是外来户,时常听我爷说,自打带着我老汉在这边定居起,大家帮衬颇多,换一块地应该的,而且支书的面子咋能不给呢。”
李定乾额头一皱,不解的看着李国栋。
黄兴国也愣住了。
他喉结滚了滚,手里的烟盒都捏出湿印子。
他预备了一肚子话——从刘五被公社表彰说到有功于集体。
连拍桌子的角度都演练过了。
可对面十九岁的病秧子笑得像尊菩萨,轻轻一句‘换嘛’。
把他砌了半月的戏台子轰成了渣。
他咕嘟咽了口唾沫,转头看向李定乾。
“老……,他二舅,这……初一能主火(做决定)?”
李国栋冲李定乾微微点头,眼神里充满自信。
李定乾停顿数秒道:“书记,初一说得对,我们家是该还人情了,这个跟娃娃们有没有出息没关系,而且他也领了两年工资,这家慢慢要让他试着当,这事他能主火。”
ps:交代一下主角一家的信息。
李父李母同岁,1941年生人,42岁。
大姐李立荷,1962年五月初五生人,刚满21岁,小名小荷,1975年初中毕业。
主角李国栋,1964年大年初一生人,已过19岁,小名初一,1981年中专毕业,分配镇小学当老师。
幺弟李劲松,1965冬月十三生人,还没满18岁,李母白世珍生了他生了三个小时没生出来。
幸好接生婆冯幺娘经验丰富,找了把剪子喷了口酒。
无麻侧切把他取出来母子俩的命才保住,称重9斤7两,四舍五入取小名十斤。
那时白世珍才刚满25,可李定乾自此再没让她怀孕,所以李家就三姊妹。
不像其他家,有些都排到十几了,40多还在生。
孙子辈比儿子辈大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