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2章 寒门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2章 寒门科举 (第2/3页)

弊病,不是一天就能清除干净的。

    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不是靠武力就能打破的。

    陛下已经为我们扫清了最大的障碍,铺好了登天的阶梯!

    可是,能不能真正登上这阶梯成就大业,能不能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

    “这关键就在我们身上!

    在于我们手中的笔,能不能写出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策略!

    在于我们胸中的学问,能不能转化为让国家富裕、军队强大的本领!

    在于我们心中的志向,能不能像京观里的石头那样坚定,不被任何风雨动摇!

    “陛下用鲜血与战火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我们就应当用自己的心血与才智,铸就这新政的根基!

    要让天下人看看,出身寒门的子弟,不只有一腔热血和勇气!

    更有治理世事的担当与智慧!

    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这份责任,比泰山还重!

    各位同学敢不敢跟我一起走下去?”

    短暂的沉寂后,演武场上,学堂内外,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敢!”

    “同行!”

    “铸我寒门脊梁!开万世太平!”

    数月之后。

    长安,醴泉坊,弘文馆大学院。

    巨大的校场上,临时搭建起一排排简陋的考棚。

    近千名穿着统一青色粗布袍服的寒门学子,正襟危坐。

    他们面前,是统一的、由工部官书局印制的新式试卷。

    这便是弘文馆大学院,也是整个大唐帝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举”!

    不以门第举荐,唯以试卷取才!

    太极殿,暖阁。

    李承乾没有批阅奏章,也没有召见大臣。

    他独自站在窗前,负手望着醴泉坊的方向。

    房玄龄和褚遂良站在一边,手中捧着厚厚的奏报。

    有来自江南的:吴县农兵卫在百骑司“铁鹞子”的暗中支持下,成功击溃了另一股试图袭扰官道的豪强私兵,依附的寒门佃户越来越多,地方官府清丈田亩、推行新学的阻力明显减弱。

    也有来自河北的:酷吏张巡手段依旧酷烈,但已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寒门举荐法”选拔的里正、乡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