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南宋使者心机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章南宋使者心机重 (第3/3页)

能暂时撤兵。陆明远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北金国了。他以受伤为由,向北金国皇帝请求提前回国。金顺璟考虑到宋金关系,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返回南宋的途中,陆明远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他知道,徒单克宁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派人追杀。果然,在一处山谷中,他们遭到了北金国杀手的伏击。

    陆明远率领侍卫奋力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战斗中,陆明远身中数箭,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关键时刻,南宋边境的守军及时赶到,击退了北金国杀手。

    终于,陆明远带着重要情报回到了临安。他将书信呈递给皇帝和枢密使周庆春,朝堂上下一片震惊。皇帝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加强边境防御,同时严惩朝中与北金国勾结的主战派大臣。

    因为此次出使的卓越表现,陆明远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被提拔为枢密院佥书。但他深知,宋金之间的争斗不会就此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而他,也将继续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南宋的安危出谋划策,用自己的心机和智谋,守护着这片江山。

    此后,陆明远在枢密院任职期间,时刻关注着宋金局势的变化。他利用自己在北金国的人脉,不断收集情报,为南宋制定应对策略。同时,他也在朝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打压那些企图挑起战争的激进派。

    然而,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北方局势愈发复杂。北金国在蒙古的攻击下逐渐衰落,而南宋朝堂上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陆明远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南宋存亡的重大抉择。他开始深入研究蒙古的情况,分析联蒙灭金的利弊。

    在一次朝会上,主战派大臣再次提出联蒙灭金的建议,认为这是收复中原失地的大好机会。陆明远却站出来坚决反对:“诸位大人,蒙古狼子野心,比北金国更难对付。一旦北金国灭亡,南宋将直接面对蒙古的威胁。况且,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诸位不明白吗?”

    但主战派大臣反驳道:“陆大人,北金国对我大宋欺压多年,如今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时机。若错过这个机会,日后必然后悔莫及。”

    朝堂上争论不休,皇帝也犹豫不决。陆明远知道,光靠口舌之争无法说服众人,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是,他日夜查阅资料,分析局势,最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与北金国保持一定联系,暗中支援北金国抵抗蒙古,同时加强南宋自身的军事力量,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皇帝采纳了陆明远的建议,命他负责与北金国的秘密联络工作。陆明远再次踏上了前往北金国的道路。此时的北金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强盛模样,在蒙古的攻击下,国土不断沦丧,人心惶惶。

    陆明远见到北金国皇帝完颜守绪时,对方已是满脸疲惫。完颜守绪苦笑道:“陆大人,如今我大金危在旦夕,贵国愿意相助,我感激不尽。只是,不知贵国究竟有何条件?”

    陆明远诚恳地说:“陛下,宋金两国唇齿相依,如今蒙古势大,唯有联手,方能抵御。我大宋并无他意,只是希望能与贵国共同抗击蒙古,维护北方局势的稳定。”

    在陆明远的努力下,宋金达成了秘密合**议。南宋暗中为北金国提供粮草和兵器,北金国则在前线顽强抵抗蒙古。然而,局势的发展却远超众人的预料。蒙古铁骑势如破竹,北金国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北金国灭亡后,南宋直接面对蒙古的威胁。陆明远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全力辅佐皇帝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同时,他也在朝中积极倡导团结,希望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抵御蒙古。

    开庆元年,蒙古大军南下,直逼南宋边境。陆明远临危受命,前往前线督战。在战场上,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谋,多次指挥宋军击退蒙古的进攻。但蒙古军队实力强大,宋军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陷入劣势。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陆明远为了掩护宋军撤退,不幸身负重伤。他被送回临安后,病情日益加重。临终前,他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情报和作战经验整理成册,交给了皇帝。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陛下,臣已尽力。愿我大宋,能度过此劫……”

    陆明远的离世,让南宋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谋士。但他的智谋和忠诚,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在南宋风雨飘摇的年代,以一己之力,在外交和军事的舞台上,为南宋的存续殚精竭虑,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以上故事展现了南宋使者在复杂局势下的智谋与担当。你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设定是否满意,或有其他修改方向,都能随时和我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