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皇庭学府 (第2/3页)
怎么培训,让谁来当导师,培训什么内容?
众人一直议论到了半下午,中午是宫中御厨提供的餐食。
好歹是跟皇帝一起吃的,饭菜品质还是不错的。
把全国官员全都召集回来培训,明显不可能。
只能是三十六路的巡抚,一些重要州郡的知府。
文臣需要培训,武将亦然。
而且,要把政法学府推广出去,在全国三十六路的贡院附近都要开设,专门用来培训官员用的。
各级官员在培训后,重返岗位后,也要把所学朝政教授给吏员。
官员培训的事情,并没有多大的阻力。
毕竟,大渊皇朝的官员,三年一届,基本上都是流官。
官员品阶足够,任满一届后,都是要回归京城述职的,重新在吏部等着任职的,在此期间,也会得到一些六部观政的机会。
无非就是,提高频率,以及增加培训人员而已。
在赵清虎的建议下,官僚系统,内部简报出现了,是邸报的升级产物。
把这件事情议定好之后,便是众人都感觉头疼的商税改制。
这件事情,朝廷中枢,也有大量官员持反对意见。
左相态度暧昧,右相是旗帜鲜明反对,朝廷已经有了煤炭商户、盐铁专营,还要强取商税,简直是与民争利,会大大打压民间的商业活动,劳民伤财。
陆帧自然就是改革派,也纠集了一批官员。
这几年时间,朝廷上马了不少项目,都是大项目,其他的且不说,光是疏浚河道,建立全国粮仓,就是大项目,需要国库持续投入。
再不开源节流,国库就要入不敷出了。
“诸位,税赋乃是朝廷根基,你们是不是忘了,当初爵爷在《大渊日报》上刊登的,皇朝周期律?”
今天赵清虎在,陆帧感觉自己底气十足。
爵爷即便不开口,也代表了他背后强大的力量。
当初的翰林三问,皇朝国运不超过三百年的敏感问题。
自从赵清虎在《大渊日报》上刊登答案后,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