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再提官制改革 (第3/3页)
在副职。
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李世民连中书省和门下省,都不是跟尚书令同样的官职了。
就像房玄龄,只是从尚书左仆射转为门下省左仆射,这是一种集权的表现。
尚书省这边,李泰下线之后,类似于让皇帝直接领导,提都没有人提。
然后,房玄龄就兼任了,李承乾册封皇后的时候,房玄龄就是以这个身份出现的。
换句话说,现在三省基本上废了,属于房玄龄一个人主持。
原本还有一个唱对手戏的魏征,是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
那一次,李承乾让他让把侍郎给了马周。
但马周毕竟年轻,所以现在的丞相,只有房玄龄一人。
原本李承乾是想着,集权正好,反正他准备大改革官员制度。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的事务越来越繁忙,管理这么大的地盘,忙到已经快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皇帝突然不说话了,大家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也不敢说话。
“诸位爱卿,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事务也越来越多。
每个人要处理的事物,也同样越来越多。
尔等感受如何,朕不知晓。
反正,朕自己快要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了!
就算朕能够坚持,朕的子孙后代也能坚持吗?
更何况,大唐未来必然更加庞大,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距离上次,朕拿出改革方案,时间也过去那么久了,诸位爱卿考虑如何呀?”
这一次,李承乾下定决心,开始改革官制了。
官制改革之后就轮到兵制了。
这两个制度改革完毕,旁枝末节的事情,那就得一直修修改改。
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甚至千秋万代。
能不能做到先不说,那他借鉴了那么多经验,也把大多数后果,能想到的都想过了。
再怎么的,也不可能再走不超三百年的老路。
没有制衡的权利,连他自己都觉得可怕,更别说以后的子孙后代。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他不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