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守心明志破迷障,法本善恶衡阴阳 (第2/3页)
的灰雾世界时,他们的道心,如同被最纯净的灵泉彻底洗涤、又被最坚韧的意志反复锤炼过的无暇美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那光芒纯粹、坚韧、无惧任何侵蚀,仿佛蒙尘千年的明珠,终于被拂去所有污垢,折射出足以照亮万古长夜的光华!
“道心蒙尘”的迷雾在身后彻底消散,展现在叶昭凤与楚凡面前的第十八重关卡“法理相悖”,景象奇异而肃穆。
整个关卡笼罩在一片不断变幻、相互纠缠的红蓝双色光晕之中。红色炽烈如火,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冰冷;蓝色深邃如海,蕴含着包容与温润的脉动。两种光芒并非和谐共存,而是如同两条咆哮的巨龙,在虚空中激烈地冲撞、撕咬、角力!每一次碰撞,都爆发出无声的能量涟漪,震荡着心神。
关卡入口处,两块巨大的石碑巍然矗立,如同划分阴阳的界碑。
左侧石碑,通体赤红,如同凝固的岩浆。碑身之上,以凌厉如刀凿斧刻的笔法,深深镌刻着四个散发着铁血与冰冷气息的大字:
**法不容情!**
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带着审判的锋芒,让人望之心生凛然,不敢亵渎。
右侧石碑,则是一片深邃的湛蓝,如同宁静的深海。碑身之上,以圆润包容的笔触,刻着四个截然不同的字:
**法本乎情!**
这四字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阐述着律法之下应有的人性温度。
红与蓝,冰冷与温润,不容与包容,两种截然相反的法理理念,在中央地带激烈交锋,形成了一道扭曲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光带。这光带如同活物,散发着令人心神摇曳、难以抉择的冲突气息。
叶昭凤刚靠近那赤红的“法不容情”碑,碑身便如同感应到她的气息,红光流转,上面清晰地浮现出一幕旧案的景象——正是当年震动朝野的“孝子复仇案”!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因老母被乡间恶霸凌辱致死,告官无门,悲愤之下手刃仇人。
按大乾铁律,“杀人者死”,此乃不容置疑的天条!然而叶昭凤在复核此案时,顶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刑部、宗室甚至部分民意的质疑),最终力排众议,以“事出有因,情有可悯”为由,赦免了其死罪,改为流放边关效力。
此刻,这旧案在红碑上重现,那冰冷的“杀人偿命”铁律如同枷锁,拷问着叶昭凤当年的抉择是否违背了法的威严。
“此关之意,是要我们在看似绝对相悖的法理冲突之间,洞悉本质,找到真正的公平所在,明辨法理守护的终极核心。”楚凡沉稳的声音响起。他正站在那湛蓝的“法本乎情”碑前。蓝碑同样感应到他的存在,蓝光氤氲,浮现出另一幕景象——正是他亲自督办的一桩“清官误民案”!
一位素有清廉之名的州府官员,在处置一场突发的洪灾时,因过分拘泥于“不扰民”、“不擅动库银”的清规,延误了开仓放粮、组织疏散的最佳时机,导致灾情扩大,最终引发了小规模的灾民暴动,死伤数十人。楚凡查明真相后,虽心痛其清廉,却以“渎职误民,酿成大祸”之罪,将其严厉查办,削职为民,永不录用。此举当时也引来不少“法本乎情,应念其清廉网开一面”的非议。
“法理之辨,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楚凡的目光穿透蓝碑上的景象,声音带着穿透表象的力量,“其核心,在于审视最终的结果——是维护了秩序与公义,守护了更多人的福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