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千秋狩天 (第2/3页)
转过身,催了我一句。
我再看了两眼,跟着他往里面走。
刚脚步跨过高大的门槛,脑海中竟然组起了那一副对联。
承运无歇,足履霜冰踏遍青山薪火永续。
守命若初,项悬日月肩扛墟壑功名深藏。
门楣横联:千秋狩天。
我心中大骂了一声卧槽。
这么大气磅礴的对联?
祠堂不应该都是什么祖宗功德之类的对联,门楣上再挂一个某某宗祠匾额么,它这个“千秋狩天”是什么鬼?
“小孟。”
三叔公又笑呵呵地叫了我一句。
我只得停止自己的思绪,跟着他快步往前。
宅子地面铺着大青砖,墙壁与梁顶有不少砖雕、木雕、石雕点缀,非常干净,但也很古朴幽深,未见到人。
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这是经典的“驷马拖车”结构大祠堂。
所谓驷马拖车,指的是中间有三进祠堂群,像一辆庞大的马车,而左右各有两条长长的火巷(潮汕人也叫“从厝”),总共四条,像四匹马拖着祠堂前进。
这种格局的祠堂建筑,一般只有地位显赫的世代官宦、巨贾和名门望族才有能力建设,倒与廖小琴展示出来的实力相当匹配。
快来到主厅的时候,我有一些傻眼。
门口站着两位汉子,穿着对襟红马褂,扎着红腰带,背着手,神情肃穆,像两位门神。
主厅口子上扎着一道圆弧形的大花门,后面有一个大火盆,盆里还烧着炭火。
隐约见到主厅里面,左右两排各坐着六个人,一个个穿着中山装,正在喝茶,似乎迎接什么人的到来。
而正中间的位置,坐着一位身穿锦绣长袍,满头银发,一脸皱纹,慈眉善目,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老太太神色从容淡然,目光沧桑而矍铄,犹如经历过狂风巨浪的深海,仿佛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
她身旁还坐着三个人。
左一是一位中年男人,体型微胖,长相憨厚,鬓角稍有些白丝。
左二是一位年轻男子,二十多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