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英姐很忙 (第2/3页)
行,我回头跟你嫂子商量商量,听听她的想法。”李卫东慎重地点了点头,觉得李哲说的有道理。
正巧这时,马来小端着一盘水果从外面走进来,把水果放在茶几上,刚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她接过话茬说道:“这有啥好商量的,老二说买房好,那肯定就是好事。他自己不就在京城置办了好几套房产嘛,肯定错不了。
明年要是有钱了,咱也在京城买一套,以后大丫长大了,没准还能在京城上学哩。”
李哲听了马来小的话,忍不住夸赞道:“嘿,瞅瞅,还得是我嫂子,这眼光甭说咱家了,在整个大营村里都是数得着的,有远见。”
“哈哈……”听到李哲夸自己,马来小心里美滋滋的,很受用地笑了起来,客厅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可就在这时,“咣咣……”
外面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客厅里的热闹。院子里的两只花狗听到敲门声后,也跟着“汪汪”叫了起来。
王秀英朝着门口的方向喊道:“小娜,去开门,看看是谁来了。”
马来小连忙说道:“小娜上楼写作业去了,我去吧。”
说着,马来小就起身走出了客厅,来到院子里。她先是对着那两只对着门叫的花狗呵斥了几句,把它们赶到了院子的角落,然后才快步走到门口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马长河和王慧兰夫妻俩,马长河推着一辆自行车,王慧兰则从自行车的后座上下来,怀里还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
马来小看到他们,有些诧异,疑惑地问道:“叔,婶子,这么晚了,你们咋来了?天这么冷,还把孩子抱出来了。”
王慧兰脸上挤出一抹略显勉强的笑容,语气平和地说道:“俺们就是来串个门,跟你们唠唠嗑。”
“这大冷天的,可别把孩子冻坏了,快进来吧,屋里暖和。”马来小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让开,把他们让进了院子。
马长河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目光在宽敞的院子里扫了一圈,忍不住惊叹道:“娘嘞,你们家这院子可真大啊,比俺家那院子大多了。”
马来小笑着说道:“是不小,足足有八百多平米呢,差不多相当于村里四处宅基地那么大了。”
马长河把自行车停放在院子角落的墙边,然后转过身看着马来小,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地说道:“来小,我听青山说,你现在在四季青公司当主管了,公司里的工人们都归你管,真是有本事啊。”
这话正好搔到了马来小的痒处,带着几分得意地说道:“哎呀,叔,你可别这么说,俺就是在公司里当个人事部的副主管,不管生产上的事,就是负责员工的考勤和奖惩这些事,也没啥大本事。”
“嘿,这还不算有本事啊,咱这十里八村能当女管事的可没几个。”马长河连忙夸赞道。
马来小眼珠子转了转,试探着问道:“叔,你今儿个来,是不是有啥事儿啊?要是有啥事儿,你就直说,能帮上忙的,俺肯定帮。”
马长河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然后讪笑了一声,有些含糊地敷衍道:“没啥大事,就是来串门,进屋再说,进屋再说。”
此时,屋里的王秀英听到院子里的动静,也从客厅里走了出来。
她看到妹妹王慧兰抱着孩子,连忙快步迎了上去,热情地说道:“诶呀,慧兰,你们咋来了?快进屋,外面冷。
诶哟,把臭小子也抱来了,快让我瞅瞅。”
王秀英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小心翼翼地从王慧兰怀里接过孩子,低头看着怀里胖乎乎的婴孩,忍不住夸赞道:“这孩子胖乎乎的,眼睛又大,长得可真好,跟慧兰你小时候一个样。”
老李也跟着从客厅里走出来,看到马长河,笑着招呼道:“长河来了,快进屋坐,咋不早点来呢?要是早点来,咱们还能一块喝点酒,唠唠嗑。”
马长河跟着他们走进客厅,在沙发上坐下,然后接过话茬说道:“家里的大棚出了点事,下午一直在大棚里忙活,耽搁了点时间,所以来晚了。”
“听青山说,你也种了个蔬菜大棚,咋还出事儿了?严重不严重?”老李关切地问道。
马长河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愁容,语气无奈地说道:“嘿,别提了,都是我自己没经验。我在万安镇塑料厂买的棚膜,前两天才发现棚膜质量不行,透光率太低,白天太阳再好,大棚里也没法升温。
到了晚上就更不行了,一点也不保暖,我这大棚里晚上的温度也就十度左右,没办法,只能靠烧炭来升温。
光是每天买炭的钱,都烧得我心疼,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老李听了,眉头也皱了起来,连忙追问:“长河,那你接下来打算咋办啊?
这才十月底,大棚里的温度就这么低了,再过两个月到了腊月,天更冷,那菜苗指定得被冻死。你得尽早拿个章程,不然损失就大了。”
马长河这才道明来意:“我今儿个来,就是想问问,我现在能不能也跟咱四季青公司签个种植协议,帮我度过这个难关。”
他说这话时,目光看向李哲,语气带着恳求:“哲子,你是公司老板,公司你说了算,能不能帮帮姨夫?我是真没辙了。”
李哲神色依旧平静,没有丝毫波动。
其实这件事,他昨天听朱益民说过,只是当时没太当成一回事,也没放在心上。
年轻的时候,李哲对于亲戚关系看得很重,总觉得亲戚之间就应该互相帮衬。但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见过了太多亲戚之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的例子,对于所谓的亲戚关系也看淡了很多。
在他看来,关系好、来往多的才是亲戚。
那些常年不来往的亲戚,说到底,无非就是有些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甚至,有些亲戚还不如陌生人靠谱。
李哲笑了笑,说道:“姨夫,四季青公司现在有二十多位股东,不是我一个人的公司,做事得按规章制度来。您有啥需求就直说,能帮的我肯定帮,但要是超出我能力范围,我也没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