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0、俄国的冬天与慈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140、俄国的冬天与慈善 (第1/3页)

    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米哈伊尔现在肚子里的墨水还不算多,但在别人眼中,他肯定是属于如今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当中的一员了,而且说不定还要比其他知识分子激进很多。

    而激进的知识分子们的圈子就更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将米哈伊尔同老马串联起来只要两个人就够了,而且还是那种直接就进入到老马的圈子的程度。

    简单来说,米哈伊尔认识别林斯基,别林斯基又认识巴枯宁,而巴枯宁最近这两年就在巴黎,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常常与德国和波兰的流放人士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后来认识了蒲鲁东,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

    就在前两年的话,巴枯宁还托帕纳耶夫和帕纳耶娃给别林斯基带话,大意就是希望别林斯基移居国外,公开参与革命斗争。

    他常常惋惜别林斯基把自己的活动局限在狭窄的文学范围之内,以致白白地浪费了精力和才能,同时又惋惜别林斯基居然能满足于对文学的偏爱:

    “他大错特错了。有许多迫切的全人类的问题在他心里翻腾着,他会被内心的烈火过早地烧成灰烬”

    至于别林斯基的回复:“.巴枯宁是个光焰照人的理论家,他太醉心于抽象的幻想了。他以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像童话中说的.”

    大致意思就是事情从来就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革命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有些时候即便短时间内成功了,更艰巨的考验也往往就在后面。

    总之有这样的关系在,能从别林斯基手中接过老马的《德法年鉴》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即便如此,米哈伊尔心中仍然有一种颇为奇妙的感觉。

    与此同时,米哈伊尔也是开口询问别林斯基对这份杂志的意见,对此别林斯基可谓是毫不吝惜自己的称赞,直接就说道:“这份杂志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很多我原本思考的并不清楚的东西,通过这位作者的文章,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这份刊物简直就是巴黎的智慧之神了。

    米哈伊尔,我专门将它拿给你,希望你能好好读读上面的文章,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好。”

    虽然感觉稍微有点烫手,但米哈伊尔肯定还是点了点头。

    而真要说起来的话,1844年的巴黎确实是群英荟萃,也发生了不少大事件,就像老马与老恩其实就是在1844年八月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再次会面并且进行了连续十日的深入辩论,这才真正成为了伟大友谊的开端。

    老马那部未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样是在这一年的巴黎开始写的,并且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当然,对于那个遥远的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米哈伊尔只是稍微想了想,他更多的当然还是要处理自己眼前的事。

    随着这一年进入末尾,事情难免就多了起来。

    首先就是杂志盈利的分成问题,虽然《现代人》杂志并没有起步太久,甚至还背着一些债务,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以《现代人》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前景来看,几乎没有一位债主会认为《现代人》还不起这笔债。

    而有时候为了讨好这位大客户,一些印刷厂的老板还会主动提出有些钱可以不用太着急。

    这样一来,杂志当然就有了不少盈余。

    关于杂志财务的问题,米哈伊尔是不怎么管的,基本上交由涅克拉索夫来负责,不过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有些敏感,在杂志刚刚开办的时候,涅克拉索夫就专门为此找了米哈伊尔一趟,颇为谨慎地说了这件事。

    对此米哈伊尔只是笑了笑,直接就拍着涅克拉索夫的肩膀说道:“你就放心去做吧,我完全信任你,真要说起来的话,这家杂志可是靠你撑起来的尼古拉。”

    这其实是一句实话,但涅克拉索夫依旧感动完了,好悬没直接一口亲到米哈伊尔脸上。

    只不过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