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7、秘密警察哗啦啦地流进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7、秘密警察哗啦啦地流进来 (第2/3页)

选择了先射箭,后画靶。

    先找个由头把他们这一批人全部抓起来,接着尽管证据并不充分,但这压根难不倒沙皇和秘密警察们,于是在最后,委员会宣读了沙皇的圣旨,称特别注意到罪犯们年轻无知,下旨免除法庭审理。

    而按照罪犯们的罪行,按法应当处死,从轻处置也要流放从事苦役。但皇上宽宏大量,慈悲为怀,决定对大部分罪犯不加追究,允许在原地居住,由警察看管。对罪重者感化,无限期送往边远省份担任文职工作,由当地长官管教。

    简而言之还是找了个由头把赫尔岑给流放了,只是流放的形式是送赫尔岑去边远省份担任文职工作,后来赫尔岑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又因为他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里面有一些小道消息,而这封信又被秘密警察们截获,于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鉴于赫尔岑可疑的过去,便又把他给流放了。

    就这样,赫尔岑的流放生涯在1842年结束,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他仍然面临着秘密警察们的严密监视,尽管到了快1845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已经好了许多,但米哈伊尔在跟赫尔岑握手的时候,眼睛不自觉地还是往屋外瞟了瞟。

    虽说又见到了一位知名历史人物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米哈伊尔还是生怕下一秒沙皇的秘密警察们便会哗啦啦地流进来

    好在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米哈伊尔镇定下来同这位未来的俄国SH主义之父打招呼的同时,也是忍不住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人,他的头颅相当宽阔和饱满,弯曲浓密的卷发如同雄狮的鬃毛一般,眼神看上去相当冷峻,但似乎又随时可能转化为另一种火焰。

    米哈伊尔看着这位先生的同时,赫尔岑也在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没过多久,他就忍不住点了点头继续道:

    “您同我想象的几乎完全一样,而且圣彼得堡关于您的讨论似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我今天只是找了一家咖啡馆坐了一会儿,就听到很多人正在谈论您以及您在杂志上连载的那部长篇。”

    “只是您恰好赶上了最新一期杂志发行的日子而已。”

    米哈伊尔笑着摇了摇头道:“平日里我可没有这种待遇。”

    “您这就太谦虚了。”

    想了想自己最近听到的关于米哈伊尔的那些事迹,再看看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似乎真的不怎么在意的神情,赫尔岑不由得又高看了这位年轻人一眼。

    看来别林斯基所言非虚,赫尔岑继续想道,就是有时候夸的实在是太过厉害,简直都快让人分不清幻想与现实了。

    就在三人在客厅坐下来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的赫尔岑也是忍不住开了一个小玩笑道:“您知道读者们想对您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吗?”

    米哈伊尔:“.”

    这种事情不用猜我就知道的好吧?

    略微开了个小玩笑后,三人倒是很快就聊起了一些别的话题。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赫尔岑并非是跟米哈伊尔第一次产生联系,早在《彼得堡文集》的时候,赫尔岑便已经用笔名为这部文集贡献了一篇政论文章,等到了《现代人》的时候,由于别林斯基的卖力催稿,他陆陆续续又为《现代人》杂志提供了好几篇稿子。

    虽然有着这么一层联系在,但由于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赫尔岑在此之前从未跟米哈伊尔碰过面,不过即便如此,赫尔岑觉得自己跟对方在精神上一定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

    而此次前来,赫尔岑更多的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对方作品的看法。

    毕竟在这之前,虽然米哈伊尔的每一篇他都看过,每次看也都有很多感想,但却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同作者本人交流一番,这实在是有些遗憾。

    现在的话,虽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但在正式交流之前,赫尔岑自然还是要坦诚地说明一下自己目前的处境:

    “有些事情不知您是否已经知晓,我此前因为一些荒谬的原因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