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托尔斯泰与赫尔岑 (第3/3页)
来的目的,是要向您履行我应尽的义务——我要郑重其事地,怀着我对您的无限尊敬,请求您成全犬子的幸福,请求您下嫁犬子。”
总之,在这一大堆话中,公爵一方面表明了他对于两家之间的官司的后悔,认为是他自己听信了闲话才导致这种结果,另一方面就是大力称赞了娜塔莎的美德,并且想要跟娜塔莎这样高尚的女性成为朋友。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反转,前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位公爵的性格,很明显他并不是如此开明的人,那么他为何又要说出这样一番话呢?
与此同时,文中也确实提醒了这一点:“他在作这一番讲演的时候,态度很冷淡,略有卖弄口才、哗众取宠之意,而在说某些话的时候甚至带有某种漫不经心之态。”
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又或者是出于某种特殊的心理。
出于自觉,年轻的托尔斯泰认定这必将是一个会令所有读者都大吃一惊的人物,但究竟如何表现
没了!
又转换到了另一条线上,那位可怜的小姑娘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并且想要带走外公的遗物,但在对话当中,这位小姑娘又清楚地表明她的外公并不喜欢她,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突然惊叫出声:
“是的,是的,我是偷偷跑来的!让我走吧!她会揍我的!”她叫道,分明说漏了嘴。边说边使劲挣脱我的手。
出于某种恐惧,这位小姑娘上了“我”叫来的马车,而在路上,“我”也一直关心她的状况:
“好吧,我已经说过决不到你那儿去,但是你到底怕什么呢!你大概很不幸吧。看见你,我就心疼……”
“我谁也不怕,”她的声音里带着某种愤懑回答道。
“你方才不是说:‘她会揍我的!’”
“揍就揍!”她答道,两眼闪出了光。“让她揍!让她揍!”她痛苦地重复道,而且有点鄙夷不屑地呼起了上嘴唇,开始发抖。”
这位小姑娘的表现无疑也预示着什么,于是接下来“我”便悄悄跟上了她,然后就看到了她被一位刻薄的房东虐待的场景。
她的父母呢?这位房东到底又想干什么?
抱着这些疑问,年轻的托尔斯泰匆匆翻往下一页,结果却只剩下了那么几行正文以及最后那一行他如今深恶痛绝的一行字:“未完待续.”
年轻的托尔斯泰:“.”
真得控制住这位作者了!
正所谓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抱着某种强烈的不满,年轻的托尔斯泰写下了一封颇有些激动的信.
不过对于米哈伊尔来说,事到如今,他早已是一位成熟的连载作者了,对于读者们寄过来的信,米哈伊尔现在那都是先让杂志社的编辑们帮自己把把关,接着他才会去看被筛选过后的内容。
没办法,俄国的暴躁老哥实在是太多了,看多了确实不利于米哈伊尔的身心健康。
正因如此,米哈伊尔似乎错过了与少年版的托尔斯泰相遇的机会,就是不知道一些年以后,两人正式见面,托尔斯泰会不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那么说回米哈伊尔这边,按照惯例,在杂志刚刚发行的这两天,米哈伊尔是不太乐意出门的,而就在这普通的一天,米哈伊尔正在家里继续琢磨这年头的地理书籍的时候,他家中的小帮佣突然敲了敲他的房门。
在得知有客人登门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暂且放下了手头上的事情朝客厅走去。
米哈伊尔刚走出房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别林斯基,而不等他向另一位比较陌生的客人看去,对方却是已经颇为热切地走了过来,而米哈伊尔虽然略微有些懵逼,但还是下意识地伸出了自己的手。
对方见此也是毫不犹豫,直接一把握住米哈伊尔的手,接着似乎停顿了几秒之后,他才主动自我介绍道:
“我最近听说了太多关于您的不可思议的传闻了,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先生,很高兴见到您。
我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