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1章 何谓中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41章 何谓中枢? (第3/3页)

定了一名前任国公,一名南京镇守太监的命运!

    如果不是高首辅出手,还差点兴起一场从云南到南京的官场清洗!

    申时行心脏砰砰直跳,原来这才是权力中枢啊!

    等出宫后,申时行又想苏泽请教,好好复盘今日的这场会议。

    苏泽解释了申时行不少疑惑,最后申时行又问道:

    “高首辅维护了云南到南京的官员,为何单单要弹劾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

    苏泽笑道:

    “师相明白基层官员的不得已,沐朝弼怎么也是前任国公,又领着精锐亲卫,地方官府怎么敢阻拦。”

    “但是南京镇守太监手握南京军权,却放任沐朝弼闯关,最后要应天巡抚海瑞出手。”

    “王本固又先上密奏,试图推脱责任,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在如此要职上?”

    申时行点头。

    当然,苏泽说的不过是明面上的理由。

    暗地里的原因,刚刚皇帝也说了,王本固是徐阶所推荐。

    徐阶自己是松江府人,他在致仕前将王本固推荐到了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上,自然是为了给自己的致仕生活上个保险。

    王本固到任后,确实也纵容徐阶家兼并土地,直到海瑞到任,徐阶的好日子才到了头。

    南京镇守太监是徐阶的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内阁携手罢黜他了。

    跳出来上奏弹劾的是高拱,张居正的盟友冯保也上来补刀,如果说高拱和张居正没有达成默契,苏泽是不信的。

    对于司礼监来说,则是多了一个南京镇守太监的肥缺。

    这倒是也不能说是高拱打压政敌。

    王本固这种前朝遗老,如果本本分分在任上,高拱也未必会拉他下马。

    但王本固偏偏要耍小聪明,赶着南京官员的集体奏报之前,先给皇帝上密奏。

    这自然引起了高拱的厌恶,他被弹劾罢黜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

    【《京营新军筹建议》通过,新营新军开始筹建。】

    【京营新军成为后世近代军队的源头,成为大明陆军制度改革的起点。】

    【克虏军成为威震草原的精锐部队,成为机械化部队出现前最有荣耀的骑兵部队。】

    【镇北军为大明积攒了大量雪地作战的经验,安定了辽东边疆地区。】

    【安南军成了西南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几百年后依然威震中南半岛诸国。】

    【国祚+2。】

    【威望+300。】

    【剩余威望:1220】

    苏泽看完了结算报告,强行通过奏疏花费了400威望,最后只赚了300威望,这次上疏还是亏了。

    看来这就是跟着别人后面联署上书的代价。

    这次主要的工作都是申时行做的,那获得威望大部分也落在他的头上。

    但是苏泽对此倒是不在意。

    他已经身兼多职,又是武监的教务长,如果再筹建新军,那皇帝也要睡不着觉了。

    而且筹建新军是个细致的差事,又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苏泽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这件事,还不如交给最擅长调和的申时行来做。

    ——

    时间一晃来到了五月底。

    南京传来消息,临淮侯李庭竹领着长江水师包围了码头,沐朝弼接受了皇帝的圣旨,留在南京给母亲守孝三年。

    追随沐朝弼来的一千亲兵,被李庭竹打散重新编入南京的戍卫军队中,总算是解除了沐朝弼的武装。

    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大概是提前得到了消息,选择自己上书请辞。

    隆庆皇帝给了他体面,收回了罢黜他的奏疏,接受了他的辞呈。

    应天巡抚海瑞,得到了皇帝嘉奖。

    海瑞的本官从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一步升到了正三品的副都御使,这已经是都察院体系中,除了左右都御史最高的职位了。

    海瑞任应天巡抚功劳卓著,先在应天府清田,又领着官吏抗洪抗疫,深得应天十府百姓的敬重。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廷多次请辞,京师又刮起了海瑞要调回都察院,接任大司宪的传言。

    时间来到了六月,苏泽也终于忙碌起来,结束了自己摸鱼的生活。

    武监的新一期学生终于招募完毕,苏泽要筹备这批武监生的入学典礼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