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6章 下个目标:工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6章 下个目标:工部 (第2/3页)

,霍冀就开始上书请辞。

    这样级别的重臣,又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皇帝和内阁本以为他不是真的请辞,皇帝还亲自下旨挽留。

    但是霍冀又继续上辞表,这下子皇帝明白霍冀是真的要辞职了。

    隆庆皇帝是个念旧的人,霍冀在任期间有功劳也有苦劳,除了在武监这件事上和皇帝内阁顶了一下,其他时候都能做好兵部的工作。

    所以皇帝再次下旨宽慰,但是霍冀又继续上表请辞。

    拖到今日,霍冀已经上辞表七封,这次皇帝终于批了。

    沈一贯说道:

    “陛下体念霍司马的功劳,许他以重臣身份致仕,赐回乡车马,又多荫了他的次子。”

    这已经是相当丰厚的待遇了,君臣能有始有终,也确实是一段佳话。

    沈一贯又说道:

    “霍司马在辞表中推荐了曹侍郎接任,陛下已经命令廷推新尚书人选了,估计这位曹侍郎能接手兵部。”

    苏泽点头,曹邦辅在朝堂的名声还不错,有了霍冀的辞表推荐,接任的可能性确实最大。

    紧接着沈一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苏泽,他说道:

    “坊间传闻,霍司马是因为子霖兄才辞职的。”

    “我?”

    “是啊,如果兵部不是在武监和通政邮递司两件事上吃了瘪,霍尚书也不会辞职,这事情还不是因为子霖兄?”

    苏泽矢口否认,可就连罗万化这个老实人也连连点头,看来这口黑锅自己背定了。

    不过这样也好,日后再有人和自己作对,就要掂量下自己的分量,有没有兵部尚书重了。

    沈一贯又说道:

    “子霖兄上书的通政邮递司改制也开始了,通政司正式更名,换上了新牌子,朝廷准备在三十个重要节点设置通政司经历所,又在九边和沿海设置行经历所十二座,已经开始选任官员前往了。”

    苏泽微微点头,这件事他已经从系统中得到了具体的结算报告。

    【《请设通政邮递司疏》通过,通政邮递司成立,杨思忠成为第一任通政使。】

    【遍布整个大明的邮政体系因此建立,京师的政令可以更快的传递到帝国的边陲,大明的统治力提升了。】

    【迅捷的邮政体系,也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

    【国祚不变。】

    苏泽也没想到国祚竟然没有增加。

    难道是因为全国邮政体系,让新思想加快传播?

    苏泽没有深究这件事,而是对罗万化说道:

    “一甫兄,我们的《乐府新报》也到了扩张的时候了。”

    罗万化激动的点头。

    全国邮政体系的铺开,最受益的就是《乐府新报》这份官报了。

    皇帝在颁立通政邮递司的旨意中,也明确了通政邮递司有运输发行官报的职责。

    罗万化说道:

    “按照子霖兄之前的计划,报社已经在上海县设立了印刷馆,覆盖南直隶地区的报纸发行。”

    “剩余地区的报纸就先用通政司经历所为节点,少量发行,先将这些地区覆盖到了,再慢慢向内陆延伸。”

    沈一贯听完也觉得这个方案稳扎稳打,是苏泽的作风。

    南北直隶是大明读书人密度最高的地区,就连普通百姓也有不少识字的,所以是各大报纸争夺的主要市场。

    很多读书人也返乡办报,但是效果都不好,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读报群体,支撑不起办报的花费。

    四大报中,除了《商报》的编辑部在直沽,其他报纸的总部都在京师。

    听说南直隶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报纸,所以苏泽才决定尽快去上海开辟新的分社。

    沈一贯又说道:

    “朝廷还有两件大事,也都和子霖兄有关。”

    “一件是张阁老进献《隆庆会计录》上册,盘存了整个大明省州府县的财政,进献给陛下,陛下赏赐了户部,据说涵盖京师各大衙门开支的下册七月份就能编成。”

    “到时候户部肯定要有大动作。”

    沈一贯看向苏泽,请办《会计录》的是苏泽,这会计录编完没有后手沈一贯是绝对不信的。

    但是苏泽口风很紧,没有半点多谈的意思,沈一贯只能继续说道:

    “工部侍郎,淮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