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6章 做空,天可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6章 做空,天可汗 (第3/3页)

的海图。

    这份海图是外国商人进献,然后经过苏泽修改刊订,就是挂在东宫里的那副海图的拓本。

    赵令娴也是在张府,和张居正的妻子聊天,知道了张敬修去了莱州后,才决定送这份礼物的。

    果然张阁老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当场就回了相当丰厚的礼物,显然是对赵令娴准备的礼物很满意。

    果然家有贤妻能轻松不少,今年过年苏泽就要比去年轻松很多,也要比去年热闹很多。

    除了送出去的,苏泽的亲朋好友也都送来了不少礼物。

    其中最贵重的,是戚继光命令手下从山西送来的一匹上等宝马。

    按照戚继光的说法,这匹宝马是骨利干马。

    骨利干,是极北瀚海附近的部落,瀚海地近北极,昼长夜短。

    这个部落在唐代的时候曾经朝贡大唐,并且送上了骏马。

    最懂相马的皇帝李世民,曾经评价骨利干马:

    “骨大丛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象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

    亲眼见到这骨利干马,苏泽确定这骨利干马,应该是贝加尔湖附近的耐寒马种。

    苏泽看着这高大的骏马,还是当着戚继光的使者面收下。

    不过苏泽准备在年后将这匹马送到武监去,他一个文官也用不了这么好的马,不如交给武监的学生练习马术。

    相比之下,作为文官的涂泽明就比较含蓄了。

    涂泽明送来的,是一座西洋座钟。

    苏泽收到这个礼物的时候有些怪怪的,但是大明好像没有不送钟的习俗,他对这个时代的西方钟表技术也很有兴趣,坦然收下了涂泽明送的这座种。

    但是看到这台钟之后,苏泽有些失望。

    这座钟应该算是发条座钟,但是钟面上只有一根时针,只能勉强读出大概的小时。

    而且苏泽发现这个钟的精度也很差,每天都有不小的误差,还不如现在大明所用的时漏。

    仔细想想,精确计时的钟表,要等到伽利略发现钟摆运动后,才有工匠根据这个原理制作出摆钟。

    从摆钟开始,人类才进入到精确计时的世代。

    但是现在的伽利略才出生不久,肯定没能发现钟摆等时原理。

    这个时代的钟表,其实更多的还是贵族家里的装饰品和奢侈品。

    明白了这一点后,苏泽也就兴致缺缺了。

    等到年后把钟摆原理刊登在《乐府新报》上,看看大明工匠能不能发明更准确的钟摆吧。

    年前,皇帝向在京官员赐钱,苏泽破例得到了一枚金元,被赵令娴拿去供在了祠堂里。

    而今年太子没有赐钱,而是给詹事府的臣工都赏赐了一面镜子。

    苏泽得到了一面半身镜,引来赵令娴的痴迷。

    而太子又给皇后和李妃进献了全身镜,在京师上层也掀起了风潮。

    能够清晰照出人影的镜子,不需要磨镜匠人经常打磨铜锈的镜子,如同水晶一样剔透的全身镜,成为京师上层最风靡的奢侈品。

    高昂的价格反而成了身份的象征,东宫店铺的大镜子全部被抢光,预定都排到了年后三月。

    除了镜子之外,新出现的玻璃也成为了风潮。

    透光度好,但是又不漏风的玻璃,取代了窗户纸,成为京师权贵之家的过冬选择。

    苏泽也将自己卧房的窗户都换上了玻璃,冬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照射进屋内,坐在靠窗的躺椅上,享受暖墙的温暖,这成了苏泽年前假期最惬意的时光。

    佳节终至,在欢腾中,隆庆三年悄然翻过。

    隆庆四年元月十四日,京师传来消息,出使蒙古的使团已经抵达京师外的龙泉驿。

    隆庆皇帝派遣太子郊迎,京师百姓听闻消息后,也纷纷出城,迎接这支册封俺达汗归来的使团。

    苏泽跟在官员队伍中,他首先看到了副使沈一贯。

    紧接着,使团队伍中走出一人。

    顺义王俺答汗派出他的孙子把汗那吉为朝贡使。

    把汗那吉身穿汉人的服饰,向着太子朱翊钧行跪拜大礼,紧接着他身后一干蒙古首领也都献上贡物。

    这场景在路上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这帮蒙古首领动作一致,引来围观百姓的喝彩声。

    也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句“天可汗”,人群中彻底沸腾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