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4章 吏科试的构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4章 吏科试的构想 (第2/3页)

要比官方推广效果好多了。

    脱脂和染色就复杂多了。

    羊毛必须要经过脱脂的步骤,才能祛除羊毛上的腥膻味道。

    现在苏泽用的是碱液加热洗毛的方法。

    也就是用加热草木灰溶液,利用碱液和羊毛中的油脂反应,最后得到干净的羊毛。

    在如今羊毛数量还比较少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自然没问题,但是如果羊毛数量多了,那就需要更高效的制碱法了。

    原本苏泽还在发愁这件事,现在看到了民间自己搞出了梳毛机,他反而放松下来。

    只要有了需求,能看到利润,自然会有人投入研究。

    苏泽就不相信大明这么多聪明人,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搞不出基础化学来?

    而报纸最后一版,则是类似于人物传记或者专访之类的,版面叫做“儒商风采”。

    第一期介绍的是山西范氏的族长范宝贤,苏泽看来这就是一份拍马屁的软文,这《商报》背后必然是大同范氏。

    而且所谓儒商,也只是介绍范宝贤孝敬父母、照顾宗族、宽待属下、劝说子弟读书这类“儒”的部分,反而对“商”的部分避而不谈。

    但是苏泽倒是很支持这篇文章,这好歹是在苏泽提出“四民道德”后,第一个开始讨论商德的报纸。

    虽然迈步不多,但是好歹也迈出了步子。

    罗万化激动的说道:

    “子霖兄,你看这商报,我们要不要也开几个新版面?”

    苏泽摇头说道:

    “一甫兄,你说我们在《乐府新报》上刊登这些文章合适吗?”

    罗万化愣了一下说道:

    “好像也确实不合适。”

    苏泽点头说道:

    “我们《乐府新报》是官报,主要读者都是京师官员和读书人。每一份报纸,只要服务好最核心的读者就行了,求大求全反而是谁都伺候不好。”

    罗万化露出受教的表情,他接手《乐府新报》后,总是想着要将报纸做大做强。

    今天听完苏泽的话,好像确实如此,官方报纸上刊登梳毛机的推销文章,或者刊登商人的自传,好像都不太合适。

    但是苏泽说道:

    “但是经济也是国政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朝廷就是建立在银元上的。”

    “所以在《乐府新报》上,也可以刊登一些有关财政的内容。”

    “财政?”

    苏泽点头说道:

    “比如顺天府的财税去向,官府各项开支的明细,这些内容都是可以刊的嘛。”

    “官府花了多少银元,这些银元都花在哪里,又收了多少银元,这些也应该向百姓公开嘛。”

    “顺天府尹是顺天府百姓的父母官,家中公用开支,不是也要向家中子弟公开?”

    罗万化听完也觉得很有道理,顺天府的账目都是要向户部报备的,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其实只要是有心官员,也都是能查到这些数据的。

    那向《乐府新报》的读者公开这些数据,也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情。

    罗万化兴致冲冲的去操办这件事,苏泽则慢悠悠的前往内阁。

    内阁会客的偏厅中,高拱听完了苏泽“吏科试”的设想后,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官员公吏和私吏的问题,作为执掌吏部的天官,高拱自然明白。

    大明官场有“穷官不任富县”的说法。

    富裕的县里事务繁多,遇到的问题也多,县内的大户人家多,地方关系盘根复杂。

    没有钱雇佣幕僚的穷官,如果只身前往富县上任,那就是被架空操纵的份儿。

    要是遇到什么突然事件激化了地方矛盾,穷官还要背锅。

    所以在吏部铨选官员的时候,家贫的官员也会去往条件差的地方任职,图的就是这些地方“民风淳朴”。

    只有海瑞这种,本身两袖清风,让豪强县里抓不到把柄,本身业务能力又极其出众,一个人可以干了整个幕僚团队的工作的官员,才能一人在富裕的地方做出成绩来。

    所以海瑞在淳安做知县最后获得升迁,还真的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强了。

    高拱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坏处。

    这对于整个帝国的官场是不利的。

    如今富裕的读书人,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南地区。

    除非考上庶吉士,普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