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捷!告庙大捷! (第3/3页)
细节。
戚继光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他在全面优势下,依然执行了完美的战术。
戚继光派遣军队诈败勾引兀慎部,将兀慎部的骑兵引入到了棱堡的控制区域。
诈败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难度最高的战术。
普通士兵在战场能看到的只有左右战友,以及上级的军令,他们是不知道战场情况的。
一个不小心,诈败就成了真的溃败。
也只有戚继光这种军纪森严,又对主将无条件信任的军队,才能执行这样的战术。
兀慎部见到棱堡后,很是看不起这种小型要塞,兀慎部首领秃发命令手下攻城。
可等到火炮隆隆响起,蒙古人成片倒下的时候,秃发才知道自己撞上了铁板。
一座小小的棱堡,兀慎部的万骑可以将棱堡团团围住,却死活打不出一个缺口。
这时候戚继光的车营又来了。
秃发在犹豫下,还是决定放弃啃棱堡这个硬骨头,继续追击戚继光的车营。
在追逐了半日后,他们又见到了另外一座棱堡。
就这样反复几次拉扯后,兀慎部已经卡在了东胜棱堡中间。
车营他们追不上,棱堡他们打不动,而就在这个时候,秃发又接到了一个糟糕的消息,后方的棱堡已经开始袭扰他们的后勤了。
游牧民族打仗,不像农耕民族需要长长的补给线,他们可以驱赶牲畜跟在军队后面,牧群就是他们的补给。
当然,牧群也要远远吊在后面,要不然就会成为敌军的物资了。
而兀慎部挺进的时候,他们的后方牧群也进入到棱堡控制范围内,驻守棱堡的将领果断派遣棱堡内的骑兵出击。
秃发领兵回援,棱堡的士兵又返回棱堡。
这样纠缠了几天后,兀慎部上下是又饿又累,士兵的士气也低到了极点。
以往蒙古都是来抢劫的,可是东胜卫这附近除了棱堡就没有人烟,大军卡在这里进退不得,后方牧群反而成了明军抢劫的目标。
兀慎部内部要求撤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领着他的车营杀了上来。
戚继光不喜欢夸耀自己的军功,但是从字里行间,苏泽也能看出这是一场辉煌的大胜。
苏泽放下来信,棱堡加上新式火炮,还有如今东亚最强的名将和军队,如果连个兀慎部都打不过,那才是见鬼了。
只不过这场胜利太过于辉煌,兀慎部万骑或死或降,兀慎部的牧群被戚继光全部缴获,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兀慎部就已经灭亡了。
苏泽提起笔,这场胜利正是苏泽需要的,接下来就是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了。
——
九月二十二日。
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王用汲的报捷文书也送到了京师,内阁和兵部勘验了三份捷报,确定这次东胜卫大捷全歼兀慎部的战果!
当日上午,隆庆皇帝乘坐御辇,从紫禁城出来,前往城外祖庙告庙报捷!
京师百姓站在御道两边,山呼万岁。
有一些经历过庚戌之变的老人,更是直接跪在路边,口中高喊着“盛世武功”!
隆庆皇帝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祖庙送上祭品,向列祖列宗报告战果。
隆庆皇帝又宣布,等前线的战俘押送回来,由定国公徐文壁献俘于世宗皇帝的陵前,这也算是帮着他父皇报了庚戌之变的仇了。
这样的气氛中,京师各大衙门都在讨论要如何应对俺答部。
不少年轻官员都提出要征讨草原,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问题!
没办法,北方边患就是笼罩在京师所有人头顶上的阴云,憋屈久了,自然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到另外一个极端。
京师中,有关边塞诗的诗集脱销,除了《乐府新报》外,《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都刊文支持北讨,《新君子报》更是打出了“犁庭扫穴”的口号。
这样的气氛中,苏泽的奏疏送入通政司。
通政使杨思忠不敢怠慢,又带着苏泽的奏疏来到内阁。
四位内阁辅臣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全部票拟赞同,奏疏又被送入宫中。
这份奏疏的名字是,《请封贡俺答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