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9章 悄悄升官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179章 悄悄升官了 (第1/3页)

    灵济宫大会闭幕了。

    皇帝十分满意苏泽的回答,当众赏赐他十枚金元,又御赐金丹十枚。

    皇帝又命令负责记录的官员,将这次灵济宫大会的发言全部记录下来,汇编成一套文书传于后世。

    内阁。

    大会闭幕后,内阁四位辅臣将苏泽召到了内阁。

    中书舍人刘珺点燃内阁里的鲸油灯,整个内阁照亮的如同白昼一样。

    首辅李春芳高居正座,次辅三辅四辅全部在场。

    中书舍人们纷纷离开,只留下苏泽一个人面对四位阁老。

    最先开口的是张居正,他问道:“商税怎么收?”

    果然是这个问题,苏泽躬身说道:

    “下官不知道。”

    对于这个回答,张居正都要气笑了,你在皇帝面前大发厥词,最后一句话不知道,难道要内阁帮你擦屁股?

    李春芳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对着苏泽说道:

    “苏子霖你一向谋定而后动,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征收商税,是陛下让吾等问你的,有什么话尽可以说来,不用有什么顾忌。”

    苏泽真诚的说道:

    “李首辅,下官是真的不知道啊。”

    最早的商税是怎么收的,苏泽还真的不知道。

    其实知道也是没用的,苏泽所知道的那些近现代税种,目前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很多穿越,都将明代问题归咎于大明不征商税上,彷佛只要开征商税,一切就都能好起来。

    可实际上,现在的大明朝,既没有征收商税的能力,也没有征收商税的手段。

    大明也不是没有商税。

    大明的商税分为市税,也是开店每个月征收的定额税,以及一些过税,也就是运送商品需要缴纳的通过税。

    但是这两种税都是一笔糊涂账。

    两种税收无论是征收手段还是征收方式都十分的原始,逃税的手段多。

    最黑色幽默的是,地方私设关卡收的税,甚至要比官方收的多。

    比如在《金瓶梅》里,就讲了西门庆在码头设置“行钱关”,对往来的船收取“船料费”。

    还有地痞设置“卸货关”,强征搬运费,甚至还有一些卫所会在城市附近设卡收取过路钱。

    市税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就比如京师很多商铺会攀上皇商的关系,挂在皇商名下逃税。

    地方上更是一笔烂账。

    申时行妻家的织造工坊,苏州府的官员大概也不敢征税。

    而这个时期的西方,也没有借鉴的可能。

    法国还在使用包税制呢,再过上几年,法王甚至用法令让包税人世袭,这一套大元早就玩过了。

    而工业时代的英国,还收过烟囱税和窗户税,按照烟囱和窗户的数量征税。

    如何收商税,这是摆在内阁面前的一个问题。

    向谁收,怎么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绝对不是苏泽两三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张居正叹息说道:“你既然不知道怎么收,却要在灵济宫大会上当众说出来,难道不怕成为众矢之的吗?”

    苏泽说道:

    “张阁老,下官在灵济宫所言,其实也是为这些商人好。”

    “我朝商人,家有万富,还要藏寄于人,还不是因为没有商德的缘故。”

    “若是商人能纳税,为朝廷和地方做贡献,那他们所得之利就是朝廷承认的了,就不用再如以往那样小心翼翼,锦衣夜行了。”

    张居正只觉得苏泽是诡辩,但是苏泽却是真的这么想的。

    纳税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权利。

    很多票选制度的早期,都将年纳税金额当做一种门槛,只有纳税超过一定金额的才被视作有票选资格。

    合法纳税,也就意味着收入得到合法性的背书。

    而现在很多大明商人,根本不敢走在阳光下,生怕漏财被官府盯上。

    合法纳税,就意味着合法的政治权利,而纳税多的工商业主,自然也会追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而苏泽在灵济宫大会当众抛出四民之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引起读书人研究“四民之道”。

    社会科学也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