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模拟成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7章 模拟成功 (第3/3页)

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实”,访单即为列有应考官员姓名的调查表,由言官查看后填注自己所风闻的官员纪实并向吏部反馈。

    咨访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京察的决策依据。

    除了咨访外,还有考语。

    与咨访相反,考语是自上而下的,由被考察官吏所属衙门的主事官员对被察者做出评定、给出考语。

    咨访和考语,共同决定了官员的评价结果,再由吏部弄成档案,作为最终考察的依据。

    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等到来年的二三月,就会正式开启京察。

    正式京察,同样分成两部分。

    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上书“自陈”,这类似于工作总结汇报,自陈的奏疏也会经过内阁票拟,然后送到皇帝案头,由皇帝决定这些官员的最终处理结果。

    四品以下的官员,则要进行“堂审”。

    这时候所有的官员,都要一一前往自己任职的衙门,在部门主官和都察院官员的注视下,陈述自己的工作,接受上级官员的问责。

    堂审的结果也会由吏部编纂成册,然后交给皇帝决断。

    等京察完毕,还有最后的“拾遗”,在决定了被察官员的最终处理结果前,再由吏部和六科都察院确认,皇帝正式用印,京察就结束了。

    对于大部分京官来说,六年一次的京察是决定前途的大事,《乐府新报》上的第一条新闻,就是京察已经开始的消息。

    黄骥总结了自己的为官生涯,倒是没有什么过失,但是他也不敢掉以轻性,京察虽说是人事考核,但是任何考核都和政治斗争密不可分。

    黄骥又翻开二版,市井之声板块上,物价指数上的表格上增设了一行,报纸还“贴心”的做出了解释。

    新设的一行物价指数是“酱”,按照报纸的解释,酱也是百姓日用之物,物价涨落也关系民生,所以也要作为价格监控的指数放进来。

    黄骥是正儿八经的士大夫,素来是对庖厨敬而远之的,他不在意的继续看下去。

    市井之声的故事版块,讲了一个酿酱的商贩,在梦中得授神仙秘方,制作出一种廉价酱油发家致富的故事。

    黄骥嘴角露出笑容,这种故事市井之民最是喜欢,谁不喜欢一夜暴富的神话?

    三版的八股文,黄骥只是简单的扫了一眼。

    他也是翰林出身,但是早已经过了关注八股文的年纪了。

    四版的西游记,黄骥则是认真的读了起来。

    这倒不是黄骥喜欢,而是上次太子赐了香囊后,他这段时间他也用了心。

    他听说太子很喜欢西游记,黄骥就在备课的时候,也加入了一些有关西游记的内容。

    果不其然,在日讲的时候太子明显认真了很多,甚至还主动向殷士儋要求多让黄骥讲课。

    而且《西游记》当真是奇文,此文奇巧瑰丽,却不见俗,还蕴含了不少大道理,也不知道是何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按照京师流行的说法,这是苏泽从首辅李春芳家里讨来的藏书。

    但是此文的行文用词都是当下用语,又不像是古书,也有谣言说是李首辅所作。

    黄骥连忙摇头,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当朝首辅在内阁写《西游记》的样子,他还是更相信这是李首辅的友人所作,借以藏书的名义发表的。

    五版是格物致知版块,文章是苏泽写的,这次所讲的问题是“炭毒”。

    京师开始过冬了,每年过冬都有死于炭毒的人家,而苏泽这一篇文章,指出炭毒是石炭闷烧后产生的毒气。

    苏泽用石炭在密闭的房间内闷烧,又用小鼠做了实验,都出现了中炭毒的症状。

    苏泽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取暖的废气倒出室外,他还在报纸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碳炉。

    没有条件的,就只能在烧炭取暖的时候保持室内通风,将碳炉放在门窗附近了。

    读到这里,黄骥连忙记下来,这中炭毒的可不仅仅是普通百姓,每年也都有官吏因为炭毒去世。

    苏泽的前几篇文章都被验证,黄骥决定回家好好看看取暖的碳炉,要不要按照苏泽的方法打造新的碳炉。

    就在黄骥准备继续看六版和增刊的时候,张宏来到了詹事府公房说道:

    “黄翰林,日讲的时辰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