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 约稿高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3章 约稿高拱 (第2/3页)

的票拟,陷入到了思考中。

    而朱翊钧则好奇的看着自己父皇手里的奏疏,他好奇自己这位苏师傅,到底在奏疏里说了什么?

    苏泽的奏疏,其实说的没什么新意,但是对于皇帝来说,重要的是阁臣态度。

    首辅李春芳摘抄了苏泽奏疏的最后一段话,意思是只要皇帝内库出钱,李春芳就支持?

    张居正反对讲学,这在皇帝的意料之中,张居正的立场皇帝是知道的。

    而高拱的态度。

    高拱竟然没有跟着张居正反对讲学,而是以讲学作为例子,劝说皇帝适当放宽对皇太子的教育。

    隆庆皇帝抬起头,看向自己年幼的儿子,也露出不忍的神色。

    自从出阁讲学后,朱翊钧连最炎热的暑期都没有休息,学习相当的刻苦,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如果就因为一个讲学风波,就要责罚皇太子,还要责罚尽心给皇太子讲学的詹事府,隆庆皇帝也觉得有些说不过去了。

    是啊,讲学这事,首辅做得?皇帝做不得?

    隆庆皇帝又喊来执掌内承运库的太监陈洪,向他问道:

    “你去打探一下,上次灵济宫讲学花费了多少银子,内承运库有没有这笔银子。”

    陈洪和李芳冯保不同,他完全是依靠满足隆庆皇帝私欲而上位的,所以他也最阿谀奉承。

    既然皇帝这么问,说明皇帝也动了心思,连忙说道:

    “陛下放心,内帑充盈,贯朽粟腐。”

    听到陈洪这么说,皇帝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得色。

    比起他父皇在位时期,隆庆时期的帝国财政确实好转很多。

    东南战事平定,西北也没有大规模战事,加上内阁得力,对积欠的税赋催讨也得力,皇帝内承运库确实充盈。

    正如苏泽所说的,盛世也要办盛会,既然国家暂时无事,何不就此办一场千古流芳的大会?

    听到这里,朱翊钧也明白,自己父皇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他连忙说道:

    “父皇,儿臣身边的几个伺候太监和上书无关,能否将他们放出来?”

    隆庆皇帝挥挥手说道:

    “把他们放了吧,东宫讲官们寒暑不歇的给太子讲学,赐银十两。”

    “让太医院去一趟赵阁老家里,赐药慰病。”

    朱翊钧张了张口,本来想要追问父皇百戏会的事情。

    但是他这次吃了亏,也算是成长了一些,还是将这句话吞了回去。

    ——

    等到朱翊钧好不容易回到东宫,就见到遍体鳞伤的张宏。

    看到张宏这幅样子,朱翊钧垂下泪来:“张大伴,是孤一意孤行,反累了你受罪。”

    张宏连忙跪下来说道:

    “殿下折煞仆臣了,仆臣没读过什么书,不懂那些大道理,只晓得为您办差这么一件事。”

    朱翊钧抱着张宏痛哭起来,张宏忍着背脊上的剧痛,更是觉得这趟东厂是去的值了。

    东厂来拿人的时候,张宏都觉得自己完蛋了。

    执掌东厂的是司礼监二把手冯保,冯保和自己的干爹李芳不对付,对自己也不待见。

    果然进了东厂,张宏就被折磨的要死。

    就在张宏都快要撑不下去了,准备供出是苏泽撺掇皇太子办讲学会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自己干爹的李芳的递话。

    “闭嘴,撑下去”

    张宏只能咬着牙,靠着这句话撑到了今天,本来张宏以为自己都要烂在东厂的监牢里了,却没想到峰回路转,自己竟然被放了出来。

    张宏听完了朱翊钧讲完了翊坤宫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对着朱翊钧说道:

    “仆臣这条命,就是殿下赏的。”

    “大伴还是要谢谢苏师傅,若不是苏师傅,孤这会儿还跪着呢。”

    张宏连连点头,他虽然是太监,但也是知道感恩的。

    在东宫的时候,苏泽就对他不错,如果不是苏泽上书让皇帝改变了心意,饶了太子,自己怕是已经死在东厂了。

    但是这一次牢狱之灾,对张宏来说也有极大的收获。

    最重要的,就是“大伴”这个称呼。

    太子对自己称呼改变,说明从这一刻开始,太子将自己真的当做贴心了。

    以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