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6章 《请除辽藩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6章 《请除辽藩疏》 (第2/3页)

刑部官员的共同意志。

    隆庆内阁自从徐阶罢相后,内阁辅臣越发的霸道,六部逐渐成为内阁的附庸,辽王案成了阁部之争的导火索,在洪朝选的奏疏送到京师后,彻底爆发出来。

    而之所以第一个冒头的是刑部,那是因为刑部这种专业化的机构,晋升途径相对单一,内部成员往往更有凝聚力,更容易抱团。

    而且这些专业化的部门,往往有一种“我是内行所以要听我的”的气氛。

    苏泽前世也和这些部门的人接触过,他们往往有一种精英自治的口号,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反感所谓的“外行领导内行”。

    “教授治校”,“教授管理医院”,这类的口号也都是他们喊出来的。

    可实际效果如何?

    在苏泽看来,学阀搞的是人身附庸关系那一套,介于奴隶制度和种姓制度之间,甚至还不如大明的封建官僚呢。

    苏泽向两人解释道:

    “刑部不满内阁插手辽王案件,要保证刑部办案的独立性,所以激烈反对张阁老票拟的意见。”

    “这件事已经不是辽王案件本身了,而是内阁和六部之间的事情了。”

    罗万化还是一脸茫然,沈一贯似乎懂了一点什么。

    苏泽拿起桌子上申时行刚抵达湖广时候写给自己的信,提起笔写起了回信,他需要从申时行那边知道更多关于辽王的案情。

    ——

    十一月八日,内阁和刑部之争再次升级。

    六科和都察院也加入了战场。

    新任的刑科给事中沈束跟进了刑部,上书抨击内阁干涉刑部的案件,张居正急于将辽王定罪,完全是为了公报私仇。

    紧接着六部又有其他官员下场,响应支援刑部,认为辽王案在立案的时候过于仓促,很多都只是状告人的“一面之辞”,还有很多证人在勘辽使团抵达荆州后,主动撤诉,朝廷不应该逐次大张旗鼓对待宗亲藩王,寒了天下宗室之心。

    而且在苏泽的意料之中,这些上书的六部官员和六科十三道言官,很快又从具体的辽王案开始,上升到抨击内阁作风霸道的话题上。

    更让苏泽意外的是,徐阶主政时期曾经提出的口号,“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也被这些官员翻出来,甚至将这句话冠以先皇遗诏,要求内阁“以政务还诸司”,要求阁老们不再插手具体的六部事务。

    这场政治风暴的演变之快,所有人都目不暇接,更多的衙门也被牵涉进去,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场阴云中。

    就连东宫的朱翊钧也察觉到了朝堂风气的紧张,明智得没有向隆庆皇帝提什么百戏会的事情。

    阴沉的天空中,一只白色的鸽子飞进了史馆中,苏泽打开鸽子脚上的信笼,将申时行的信拿了出来。

    当苏泽说自己的鸽子能日行千里,和荆州的申时行通讯,罗万化和沈一贯是不信的。

    但是当看到信笼中,申时行用蝇头小楷所写的急信,两人不由的相信了。

    “子霖兄这驯鸽手段,若是用于军旅?”

    沈一贯激动的说道。

    苏泽却摇头说道:

    “此信鸽乃是苏某偶然驯服的,只有一只,如何能用于军旅,肩吾兄还是来看汝默兄的来信吧。”

    为了不让【飞鸽传书】太骇人,苏泽还特意让信鸽多飞了两天。

    但是这个速度也要比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快,能提前得到荆州的一手消息,沈一贯也明白这封信的含金量,急忙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沈一贯的眉头皱起了起来。

    申时行写道,勘察辽王罪状的使团抵达荆州后,正使洪朝选对于那些举报辽王的关键证据根本就是不闻不问。

    控诉辽王最大的罪行,逼奸县主致死,洪朝选到了荆州,不审讯状告者,也就是县主的丈夫,辽王府仪宾赵儒,反而跳过了赵儒不问,询问县主的娘家人。

    这些县主的娘家人都是辽藩宗亲,他们也害怕辽藩和代藩一样革除,于是纷纷当堂翻供说县主是自然病死,是县主的丈夫赵儒为了讹诈辽王诬告的。

    申时行的养父就是公门中人,对于公门中刀笔吏的手段十分了解,知道洪朝选就是故意避重就轻,为辽王开脱。

    申时行在信中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