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245、什么莞莞类卿? (第1/3页)
西奥多并不知道伯尼在想什么。
不过有关比利·霍克的问题,他却能够回答:
“年长,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不佳,具有相似的体貌特征。”
“凶手并非随机行凶,而是在寻找特定类型的目标来进行杀戮。”
“四名死者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完全符合其要求的目标。”
伯尼提出质疑:
“可第三分局的法医告诉我们的结果是,这三个捞上来的死者身高跟年龄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不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
西奥多对此表示赞同:
“不错,四名受害者并非一模一样,或者高度相似,她们的身高体貌年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除非这两个人是双胞胎,否则总会有一定的差异。”
伯尼还是感觉难以理解:
“但这个差异是不是太大了?”
西奥多摇摇头:
“这是将四名死者放在一起比较,观察其下限与上限之间的差距,自然会感觉很大。”
“如果在这期间插入一个中间值呢?”
伯尼没懂这是什么意思,疑惑地看向西奥多。
西奥多进一步解释:
“凶手心中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原型,这一原型有具体的身高,年龄,体态,样貌,甚至神态动作等信息。”
“但在现实中,凶手是无法找到与这一明确原型一模一样的目标的。”
“凶手寻找的只能是接近这一明确原型的一种类型,作为其心里目标的替代品。”
“其是在街头随机寻找目标的,而不是在警察局的档案室里进行精确的筛选,其可接触的受害者群体本身就存在自然差异。”
“凶手是在可用的选项中选择那些最符合其心理模板的人。”
“因此,受害者特征呈现出一个统计集群,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点。”
“凶手最终所锁定的目标也只是一个在凶手主观判断中,最接近其心目中那一明确原型的人。”
“很多类似的案件中,凶手所寻找的替代目标都是只有一到两处相似,并非要求替代目标与目标完全一致。”
“比如拥有同样的发色,身高相近,职业相同,甚至是拥有同一条围巾,同一条裙子,参加同一个组织,来自同一个班级,在同一座教堂祈祷,都有可能会被凶手选中,成为心目中那一目标的替代品。”
“凶手寻找的是一种相似的感觉,而非完全一致的高度模拟。”
伯尼皱起眉头。
前面还听得懂,后面就越来越听不懂了。
什么‘统计集群’,什么‘一个精确的点’,什么‘想死的感觉’,什么‘高度模拟’之类的。
他反应了好一会儿,联系前面的语境,对这一说法有所猜测:
“你的意思是说,凶手心目中有一个要杀的人,他是在以这个人为目标,寻找在他看来最像这个人的人来杀?”
西奥多想了想,觉得这种说法虽然不够严谨也不够全面,倒也描述出了核心内容,便点了点头。
比利·霍克看了看伯尼,又看了看西奥多,对这种说法不是很理解:
“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去杀他想杀的人,反而跑到外面来找妓女杀?”
伯尼抢在西奥多之前开口解答:
“这是因为他还没准备好。”
“他把‘樱桃’跟另外三名死者当作他想要杀死的那个人的替代品。”
“他在她们身上进行练习。”
“等他练习够了,觉得准备好了,就会对他的终极目标动手。”
正好车子赶上十字路口的红灯。
伯尼将车子停下,有些兴奋地转头看向西奥多。
这跟他们之前调查过的河滨酒店坠楼案中,凶手对死者的杀戮有很高的相似性!
西奥多与伯尼对视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伯尼咧嘴笑了笑,很开心。
比利·霍克却仍然有诸多不解。
他也想到了河滨酒店坠楼案。
那个案子他看过结案报告,也有一定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