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佩剑 (第2/3页)
距离上邽很近,上邽距离西戎亦很近。
入夜之后,田安出去了一趟,回来之后他就带来了陈仓县的县志,以及雍城的往年记录。
扶苏翻看着一卷卷的县志,想要了解这些年雍城作为关西要冲之地,与上邽的往来。
以及上邽是否说过有关西戎的战报。
扶苏觉得,自己真是太想要河西走廊了,那是一个巨大的牧场。
这个牧场能够养牛羊,能够训战马,还能够种粮食。
以至于,今晚入梦之后,扶苏又梦到了大军在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挺进。
醒来的时候,天刚亮,扶苏洗漱之后,坐在殿外吃着早食,问道:“少府呢?”
田安回道:“回公子,少府昨夜就接手了雍城的城防,城中五千甲士听从少府调遣,昨夜少府亲自在城中巡视守夜,眼下该是才睡下。”
扶苏颔首道:“嗯。”
又有人递上一卷书,行礼道:“公子,这是族老让送来的书。”
扶苏接过书卷,看着其上的礼仪记录,当初秦惠文王还未称王之前,历代秦公的祭礼是很繁杂的。
后来秦惠文王在周天子的主持下,称王了。
秦礼大致上依旧遵循着周礼,不过在历代秦王的务实之风下,也被简化了一些。
余下几天,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人送来有关秦礼的书,扶苏看了一卷又一卷,恶补着自己对礼法知识的欠缺。
闲着无事的时候,扶苏又觉得时光过得很慢,一边闲着拿着箭矢丢向一个壶,这个运动叫做投壶。
如今的人们,都是按照四季的规律生活的。
譬如说秋收冬藏,冬季的人们活动频率明显变少,也就是秦人所言的窝冬。
老秦人的窝冬历史很久远了,窝冬也是秦人的风俗。
“这些天都没有下雪,连雪景都没得看。”扶苏低声说着,将箭矢投向壶口,壶身传来一声响动,箭矢稳稳地落入壶中。
投壶这个游戏枯燥又乏味,扶苏干脆回了后殿,还不如看看有关礼法的书。
腊日前的第五天,黄昏时分寒风正在呼号着,一队兵马来到了雍城,扶苏见到从咸阳而来的公子高与阴嫚。
“兄长!”兄妹一起行礼。
扶苏道:“阴嫚又长高了。”
阴嫚被冻得通红的脸颊,她咧嘴笑道:“妹妹近来与老师伏生读书。”
公子高道:“伏生老师读过好多好多书,诸子百家,但凡有书籍传世,他老人家都看过,甚至能够写下来。”
阴嫚高兴地点头,“嗯。”
兄妹不停地分享着他们的学习所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听。
扶苏道:“其余几个没来吗?”
公子高道:“没来,我让他们留在咸阳陪着父皇。”
阴嫚站在暖炉边,冻得通红的双手放在炉子边取暖,等手掌暖和了,再用手掌盖住了被冻得几乎没知觉的耳朵。
田安已在让人准备热水了。
公子高又道:“兄长,李由回来了。”
“嗯。”
见兄长神色平静,他又道:“李由还带来了一个蜀女,那个蜀女怀中抱着一个孩子,是李由的儿子。”
扶苏忽然一笑,道:“丞相来了吗?”
阴嫚回道:“丞相的车队在我们后方,晚一天就能到。”
扶苏能够想到现在的丞相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复杂到儿子回来了,但是给他添了一个孙子。
公子高道:“兄长,李由在蜀中吃了不少苦,整个人瘦了好多,而且还留了不少胡子,我们从咸阳出发的时候都没有认出他来。”
见田安走了出来,扶苏道:“热水准备好了,你们俩先去洗洗,洗好之后来用饭。”
这对兄妹听话地离开了。
李由真的回来了,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了他的孩子与妻子,这小子还是挺有勇气的。
公子高与阴嫚洗了澡之后,两个孩子精神了许多,用了饭食之后就睡了。
从咸阳来雍城,车马赶路也就两天左右的路程。
翌日,丞相的车驾就到了,随着丞相而来的还有不少官吏。
丞相果然带了那些齐鲁博士一起来,而且还有一些看起来是六国的旧贵族。
公子高站在城门前,迎接丞相与众多官吏。
他十分恭敬地行礼道:“见过丞相。”
李斯道:“见过公子。”
“兄长就要行冠礼了,不能离开蕲年宫,让我来迎接丞相。”
李斯道:“始皇帝命臣来观礼,本是臣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