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娄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一章 娄敬 (第3/3页)

等那些孩子长大成家之后在敬业县再留下孩子。”

    言至此处,田安感慨道:“到那时,留在敬业县且成家的人,又怎会离开孩子再回到大荔县?”

    扶苏错愕一笑。

    “叔孙通好算计呀,他什么都没有做,就能让敬业县得到如此人口。”田安停顿了片刻,缓缓道:“叔孙通也是为公子分忧,公子的私产地界自然是人口越多越好。”

    扶苏道:“叔孙通看过我留在敬业县的书,他知道一个活人的价值,人是很重要的生产力,他虽师承孔家,却是个善于变通的人。”

    田安道:“公子所言不错,叔孙通善于变通,但公子也要防备这样的人会变节。”

    “眼下,叔孙通不会轻易变节,咸阳博士府的人早就将他视为叛徒了。”

    扶苏写罢,将手中的笔搁下,吩咐道:“我回咸阳之后,潼关的事就有劳老将军。”

    “末将领命。”

    老将军与潼关的乡民很熟悉,这些将士们也习惯了这里。

    让潼关的乡民们再面对一群陌生的官兵也不好,说不定换了人之后,还会闹出各种矛盾。

    扶苏不喜欢原本的规划中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问题。

    辛胜朗声道:“公子真留下了这些书?”

    田安道:“嗯,给你留的。”

    辛胜道:“太好了。”

    田安道:“这个院子也交由你看管。”

    “好。”

    辛胜满口答应。

    扶苏抬头看去一片鸟群,飞过天际,它们应该朝着华山方向而飞的。

    余下的几天,扶苏的生活与平常没什么两样。

    在外人看来,这位公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章邯再一次来到了潼关,他身后同样跟着一条狗,这条狗拉着一驾小车。

    到了小院前,章邯将车上的肉菜都取了下来,“公子,末将就先回去了。”

    “嗯,有劳了。”

    听到公子的话语声从院内传来,虽未见到公子,章邯还是在院前行礼,而后离开。

    这些新迁来关中的人们并没有被免除赋税,他们第一年耕种所得的粮食就要上交田赋。

    赋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不能轻易免除的,国家需要运转,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越一次次地加倍。

    因此,在扶苏看来,恨不得让丞相与王翦大将军的禄米也上交赋税。

    当初修建咸阳桥只是小打小闹,修建敬业渠也只是像模像样,而住在潼关这半年,扶苏体会了手里有粮的重要性。

    大秦免除赋税的头不能随便开,并且还需要极其细致地收取赋税,补上那些容易疏漏的赋税。

    从某些意义上来说,给功臣免除赋税并不能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因此呀,扶苏十分深刻地思考过将来要如何治理国家,这还是一个很基础基础的农业文明,既是农业文明,那么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石。

    田地里的粮食收了五天,渭南各县的粮食几乎都收完了。

    张苍领着队伍来到潼关的小院,朗声道:“公子,田赋都收足了。”

    扶苏望着远处长长的队伍,看到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粮车,今天要带着这些田赋回咸阳。

    扶苏翻身上马,带着队伍一路朝着咸阳而去。

    “末将定不负公子所托。”

    身后传来了辛老将军的话语声,声音中气十足。

    扶苏摆了摆手,也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往咸阳走着。

    走了一段路,路过华阴县时,扶苏问道:“程邈呢?”

    张苍道:“他先一步回御史府了。”

    “这半年总算没白忙。”

    “臣收到娄敬的书信了。”

    “他是如何说的?”

    “若公子扶苏是明主,他愿为公子效力。”

    “他怎么改主意了?”扶苏回忆着道:“我还记得,他说他只肯在乱世中在诸子百家间争一席之地。”

    “毛亨说他已被断粮了。”

    “断粮?”

    “那家大户已不想养着他,他们两人既不会种地,也不会劳作,再不来投效公子,就真的要饿死了。”

    扶苏笑道:“难怪老师会说六国旧贵族不足为虑,原来他们不会种地,真会饿死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