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两年南征(下) (第3/3页)
连人都没有杀过。
不过跟着自己挖渠,不用杀人,他们一路上偶尔游玩,偶尔带着人挖渠。
只是这一路挖渠,长途跋涉,从蜀中一路到桂林,他们这些少年人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头。
桂林这个这个名字很美丽,监禄稍稍睁开眼,望着远处的山水,有那么一瞬间,监禄也想留在这里了。
不过,监禄又想起了离家之时,那隐约可闻的抽泣声,两年半了,他不曾忘记,他也想家了。
稍稍感伤了片刻,监禄就被少年们粗鄙的话语惹笑了。
“听说这越女野得很。”
“你不就喜欢野的嘛!”
“你娘的!”两个少年人说着说着就扭打在了一起。
“都水长!”一个少年凑到监禄身边,道:“我们还要挖渠多久?”
监禄道:“你们要再这么懒散,还要再挖两年。”
闻言,那少年面露苦色。
监禄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一张张脸,低声道:“你们要是勤快一些,多征些人手,说不定来年这个时候就已归家了。”
少年人闻言,他对身后的人大声道:“都水长说了!我们来年就能回家了。”
林中传来了一片欢呼声,监禄靠着树干坐着,来年回家……不知不觉出来这么久了,即便来年回家,为了挖这条河渠也要用了三年的时间。
众人正休息着,一队骑兵也正朝着这里而来,战马数量不多,甲士不少。
监禄快步走到河边,朗声道:“都水长禄在此,敢问是哪路兵马?”
领头人翻身下马,道:“蜀中来信,命都水长全心修建灵渠,人力物力蜀中全力相助,始皇帝诏命,命都水长主持此地事宜,建设桂林郡。”
“臣领命。”
言罢,一车车的粮草被运送到了近前。
眼下,灵渠自然还没有挖到离水,监禄先一步来这里是为了从离水往北挖,连接正在南下开掘的灵渠,两头并进开挖。
监禄收到文书便行礼送别。
这支从蜀中而来的队伍顺着离水南下,多半是要给屠雎送文书。
监禄让这里的少年人都搭几间草芦,先在这里住下来,而后监禄看着丞相送来的文书。
“都水长,我们什么时候开挖离水?”
监禄低声道:“先住下来。”
“都水长,你不是说我们越勤快就能越早回去。”
监禄看着始皇帝的文书,始皇帝将这里取名桂林郡,看向身边的少年人。
身为大秦的都水长,身为官吏,自然要为灵渠这个工程负责,监禄神色严肃地道:“这两月是雨季,等雨季过去了再开挖。”
接下来的两天,此地果然下起了大雨,一群少年坐在草芦下,大风吹来漫天的雨水洒在了河边上,后方的林中也传来了密集蛙鸣声。
这些天夜里,众人都是听着蛙鸣声入睡的。
夜里,监禄看着一个个刚睡下的少年人,这些孩子十五六岁就跟着自己南下,转眼间也都十七八岁了,两年少年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将干草盖在他们身上,以免他们着凉了。
南征这两年,实在是苦了这些孩子,南征不比中原,在中原打下一个地方还能找到屋子住,而进了南方的山林中,哪有这么多屋子,也没有太好的食物。
监禄觉得自己的儿子也该有他们这般大了,家里的孩子也十五岁了,离家时孩子才十三岁。
半月后,雨水停歇,接连晴朗了五天之后,一队队少年人听从都水长吩咐,跳入离水中游着,试探着离水的深浅。
又有一支兵马走到这处河边,来人正是秦军将领赵佗。
监禄上前迎接道:“禄见过大将军。”
“末将总算找到都水长了。”说着话,赵佗让人带来了几个生病的士兵,又道:“听闻都水长能够治病,有劳了。”
监禄上前看着几个病员的情况,一边道:“离开咸阳时公子扶苏给过禄几卷书,是治疗水土不服,腹泻与发热之症的药经,禄能治。”
赵佗重重拍了拍他的后背,忽然觉得这个都水长其实很瘦弱,道:“有劳了,都水长受累了。”
监禄从草芦拿了一个包袱,包袱中是一些干草药,又道:“南征以来众将士都受苦了,禄这点事算不得什么。”
赵佗道:“屠雎何在?”
“在西瓯。”
“他带着大军倒是平定了不少地方,老夫要去攻打何处?”
“屠雎有意往西南而去,将军可去东南。”
“东南?”
监禄又匆匆去了一趟草芦,回来时拿了一卷图,他指着图上的一条河流道:“此为郁水,郁水后半段乃是西江,西江入海的方向就是东南,大将军沿江水走便能到东南。”
赵佗看到对方的图纸十分详尽,这是他自南下以来,看到的最详细的地图,见对方要收起地图。
“此图是从何而来?”
“公子给的,禄还给屠雎将军画了一卷。”
注意到赵佗火热的目光,监禄道:“禄给大将军也画一份。”
赵佗郑重行礼道:“多谢。”
“公子给禄的此图主要是用来辨明河流走势,至于沿途是否有人聚居之地,禄也不知,将军还是要谨慎为好。”
“末将明白,有劳都水长了。”
……
此时关中,烈日当头几乎是要将大地烤熟。
当初的篱笆小院勉强有了围墙,潼关城的建设依旧没什么大进展,青臂还在带人修建着河堤,用他的话来说不修河堤就修不成潼关。
扶苏摇着手中的蒲扇,低声道:“这炎炎酷暑,唯有望不尽的粮食,能够解我心中暑意。”
田安也在摇着蒲扇道:“听说敬业县与大荔县的人都去竖井下避暑了,说是颇为凉快。”
辛胜道:“那竖井下挤满了人,各种味混在一起,太熏。”
扶苏颔首道:“还是去河里洗洗好。”
“恩,末将也觉得去河里洗一洗较好,这就去给公子抓两条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