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像是天生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 像是天生的 (第3/3页)

裳,他正巧抬头看去,就见到了一队人正朝着这里走来。

    见状,当即就有侍卫上前去询问。

    而后,侍卫再来回禀道:“他们都是先前回去的工匠。”

    扶苏正巧走出屋外,见到了朝着这里走来的工匠。

    辛胜正在啃着一张饼,见到这些工匠到了,他用力咽下口中的饼,笑道:“哈哈!老夫就知道,他们一定会来的。”

    青臂快步上前,行礼道:“公子。”

    扶苏接过田安端来的一碗黍米粥,坐在门口道:“家中的事可有安顿好?”

    青臂招手让他的家人都走上前,指着最小的孙女道:“这是臣的小孙女,这是臣的大孙子,那是臣的儿子,儿子的婆娘,还有臣的婆娘。”

    一家六口人,扶苏吃着粥注意到后方的工匠们也多数带着家人们,扶苏朗声道:“你们的家事可都有安顿?”

    后方的人都一个个回答着,有的异口同声,有的低声回答,还有的大声回答。

    田安微笑地看着这一幕,公子平日里就很勤俭,身边甚至连一个取乐的玩物都没有,公子身边除了书还是书。

    让田安最高兴的是,他发现公子身上有一种气势。

    这种气势不惧怕任何的猜忌与外界言语的气势。

    好似,公子只要坐在这里,就会有人为公子效命。

    田安想不起来公子是从什么时候有了这等变化,大概是从李斯成为丞相开始的?

    思量了片刻,田安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应该是从公子接王翦入关开始的。

    扶苏道:“我听这里的老农说,每年的大水都会淹没河堤,这潼关的河岸不够高。”

    青臂看了看黄河,又道:“我等愿听公子号令。”

    扶苏依旧端着碗,夹了一些腌萝卜放入口中嚼着,腌萝卜在口中发出脆生生的响动,咀嚼了片刻道:“过了农忙先修河堤。”

    “臣领命。”

    扶苏道:“房子都给你准备好了,就在村子里,你们先住下来。”

    “谢公子。”

    扶苏颔首示意他们进村子。

    今年的黄河水流很平缓,辛胜望着天道:“公子,今天恐怕有雨。”

    扶苏看着天上的云彩,道:“老将军,你们领军之人都有这个本领吗?”

    “算不上本领。”辛胜道:“大概猜一猜,关中的天看多了,就有把握了。”

    到了下午时分,扶苏还在与青臂谈着如何建设潼关城,正在商谈着建设事宜,天边就传来了隆隆雷声。

    田安脚步匆匆地将炉子提到屋檐下。

    再抬头看去,屋外果然下起了雷阵雨。

    青臂抚着花白的胡子道:“如此雨水,是好事呀。”

    关中的枯水期只有这么三个月,临近五月,又来了这场雨水,恰恰说明今年的枯水期结束了。

    扶苏思量着,赶在汛期之前给潼关修一修河堤,之后再看看汛期水流的高低,建设河堤,低声道:“今年上游的洛水河的水流该会小很多,潼关该不会被淹。”

    在华阴县的县志中,每年的汛期,潼关被淹都成常态了。

    在敬业渠没有修之前,上游的田地还灌溉不到,下游的潼关动不动就被淹了。

    这也导致这么多年以来,潼关一直被忽视。

    现在敬业渠修好了。

    只要解决旱涝的问题,潼关就是一片福地,人们得知此地的优势,自然而然就会将这里建设起来。

    当雷雨停下,青臂走到黄河道:“茀儿,下河!”

    闻言,青臂的儿子在腰间系着一根麻绳,手中提着一根杆子,当即就跳入了黄河中。

    此时刚下过雷雨,河水很浑浊。

    青臂的儿子叫作茀,茀是路边的野草,这亦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名字。

    茀提着杆子时不时游上来换气,随后扶苏看到一根杆子就被直直立在了河中央,上面还有刻度。

    茀的儿子,也就是青臂的孙子,一直牵着绳子。

    茀游到岸边,他又拿起另外的杆子,在河中各个位置立好了杆子。

    做好这一切,等茀走上岸,青臂道:“公子,眼前可知河水深浅了。”

    几个内侍走到篱笆边,田安看了看还站在黄河边的公子,从几个内侍卫手中拿过包袱,打开包袱是满满当当的茶叶。

    “这些都是从南山摘来的?”

    几个内侍点头。

    田安道:“回去吧,再回南山,来年带更多的茶叶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