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取个美丽的名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 取个美丽的名字 (第2/3页)

大概有四万到五万户人。

    这些人中有不少其实是临时组建的家庭,多半是谁家妻子没了丈夫,谁家孩子没了娘,或者爹娘都不在了老人领着孙子孙女与另一户拼凑起来。

    但凡只要用心点就能知道这里面至少有七成都是临时拼凑的,多半是各县的县官为了省事,对这种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老师其实也没管,只要民夫健康就可以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扶苏马上就要给他们重新划定户籍,他们都要有新的身份了。

    甪里先生曾经说过,他希望大秦能够珍惜天下人。

    他老人家当真是心怀悲悯呀。

    民夫们一边吃,甚至还会藏半块饼,也就任由他们这么做了。

    文书送去蜀中之后,多半又要等了两月有余才能收到回复,距离上一次收到西南的回复,那是去年深秋时节的事了。

    寒冬时节,深入西南的大军失联了一个冬季,直到现在才重新有了消息。

    扶苏心中想着,希望下一次来信能够更早一些。

    有了这些迁入关中的民夫,开垦河渠的工事快得有些不可思议,再有十余天这条连接洛水河上下游的敬业渠就要正式竣工了。

    为此,扶苏从去年冬季开始,就住在了河边,直到现在。

    田安正在炙烤两条鱼,他这里挖了一个简易的池子用来养鱼,将抓来的鱼养在池子里。

    一条肥大的鲶鱼正在烤着。

    扶苏没想到如今的黄河的关中河段,竟然还有这种肥硕的鲶鱼,这种鱼的脂肪十分丰厚,是补充肉食上上之选。

    田安又将碾好的葱姜汁水淋在鱼肉上,他一边道:“公子,这种鱼土腥味重。”

    扶苏坐在炉子边,看着鱼肉的油脂滴入火中,又道:“近来朝中如何?”

    田安的人脉很厉害,朝野上下但凡有消息,他总是能提前得知,而且他知道之后,这个消息才会传遍咸阳。

    “回公子,昨夜陛下召见了丞相。”

    “昨夜?”

    “恩。”

    夜里召见一般都不是什么小事。

    田安将鱼翻了一个面继续道:“始皇帝问询丞相,六国之民如何了,是否要出去看看。”

    “东巡?”

    闻言,田安迟疑了片刻,道:“陛下没有说东巡,只是问了问六国之民如何了。”

    田安将烤好的鱼放在盘中,而后将其切成段,切开的时候鱼皮带着肉被扯开,而后褐色的汁水流在了内部雪白的鱼肉上。

    田安撒上一些椒盐,往边上又放了两颗柑橘,“公子,可以吃了。”

    柑橘又是李由让人送来的,扶苏道:“我还挺羡慕李由的,他那边有吃不完的水果,他是不是把水果当粮食吃了。”

    田安笑着道:“丞相的儿子命好。”

    当年水灾之后死了这么多人,李由埋了这么多死人,他像个没事人一样回来了,除了精神受了不小的刺激。

    “他的命确实很好。”

    言罢,扶苏夹起一块鱼肉,放入一张饼中,汁水都浇在饼上,将鱼肉压碎在饼上。

    油盐,脂肪,蛋白质与碳水就都有了。

    扶苏咬下一大口,慢慢地咀嚼着。

    关中的第一场春雨一直到了三月的下旬才来,雨水淅淅沥沥落下,不少民夫都进入了竖井中,地下的河渠两侧有容人走动的过道,民夫们都在这里避雨,现在这里的民夫是之前两倍。

    而且说话的口音也多了,有人说着齐地的话语,有人说着燕地或者赵地的语言,这些带着各地口音的话语声,都混入了渠中纷乱议论声中的一部分。

    扶苏又收到了丞相的书信,听着雨水不断冲刷着屋顶的动静。

    书信中丞相还要再派一百名官吏,来协助自己设置亭乡县,给迁来的贫民规划户籍。

    看完之后,扶苏将这卷竹简放在了边上,目光看着屋外的雨景饮下一口热水。

    屋内余下几个小吏还在奋笔疾书地书写着。

    最近,田安的心情很不错,他站在屋檐下,见到了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辛胜回来了。

    “老人家心情很好?”

    田安面带笑容道:“老将军的兴致也很好。”

    辛胜走到屋檐下,他拿下了斗笠,在一旁坐下来,又道:“老夫去看过了,再挖最后三里地,这条渠就算是挖通了。”

    田安道:“那真的是好事。”

    辛胜又问道:“你老人家又在高兴什么?”

    田安放低自己的声音,道:“公子身边的能臣越来越多了,我为公子高兴,以后公子身边的臣子会越来越多的。”

    辛胜望着漫天的雨水笑着不语。

    “董翳。”

    听到屋内的公子喊了一个名字,站在屋后另一侧的董翳脚步匆匆走入其内。

    再之后董翳又走了出来,翻身上了战马之后又冒雨离开了。

    辛胜远远瞧了眼董翳,叹道:“公子身边应该多一些年轻人的。”

    田安颔首。

    屋内,扶苏眼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先是长长一声叹息。

    因丞相几句交代,恐怕还需留在这里一年。

    治理社稷很难,从去年冬季开始,扶苏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

    这可不是简单地造一座桥,简单地建设一个县。

    丞相将一个十分重大的任务交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就是在商颜山以南重新设置村县。

    扶苏蹙眉沉默了良久,大脑正在飞快运作,一个个有关县级计划的记忆飞快的闪过脑海。

    提笔而起,扶苏在地图上圈着地。

    雨水下了一整天,扶苏忙碌了一整天。

    次日早晨,雨水刚停,扶苏翻身上马一路沿着河渠往南而去,辛胜带着兵马一路护送着。

    扶苏指着河对岸道:“那里是骊邑?”

    辛胜颔首。

    扶苏亲自继续策马而起,奔走在洛水河沿岸。

    春季的阳光并不是热烈,因天刚亮,雨水刚停不久,整个关中还湿漉漉的。

    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纯净的蓝宝石,天空中白色或者灰黑色的云朵点缀。

    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公子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