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平静的冬季 (第2/3页)
的妇人们纷纷议论。
田安做饭的动作与架势,有一种很天然的仪式感,但这不是虚有其表,而是真有化腐朽为神奇本领。
如果能够让家里的孩子与男人都吃一顿美味的食物,让她们的孩子吃得更壮实,这些妇人恨不得拜田安为师。
不过田安只会让这些妇人们看着,不会教她们。
至于能学到多少,全看她们天赋。
而后,田安就坐在火堆边,一边感受着火焰的温暖,一边看着手中的书,享受着四周妇人们眼中的崇拜。
火焰已灭了,只剩下了木炭还在发挥着余热。
田安要的就是这些余热,再将一迭饼放在边上热着。
盘算着时辰,等到午时的时候,田安这才站起身,放下手中的书,他踢开地上早已没了余热的木炭,将陶罐盖子的封泥也挖开。
当揭开盖子时,有一股香味飘了出来。
妇人们纷纷抬头,用力呼吸着,闻着空气中的食物香味。
她们恨不得将鼻孔张到最大,努力记住这个香味,回家之后复刻这个味道。
见护卫公子的侍卫们都来了,这些妇人这才纷纷退下。
田安将陶罐中的汤水倒出来分成好几个碗,而后用木勺舀出了萝卜与羊肉,再放入碗中,分给诸位将军与公子扶苏。
扶苏接过汤碗,也接过一张饼。
一边喝着汤,一边吃着饼,偶尔还能吃一口汤中的羊肉,在这个雨天吃这么一顿饭,还能驱寒。
真的再合适不过。
待众人都吃上了,田安这才给他自己盛了一碗羊肉汤,一边吃着,还往口中送着蒜,这位老人家如今吃什么的都离不开蒜了。
再看身侧,扶苏见到章邯吃着羊肉,这位将军还要嚼一口大葱。
关中的大葱长势一直很不错,是一种难得的耐寒蔬菜。
注意到公子的目光,章邯嘴里嚼着,从一旁拿起一根干净的大葱递上。
扶苏稍稍摆手,从一旁拿了一头蒜,递给他。
见状,章邯接过这头蒜,直接啃了一口,汁水迸溅。
扶苏稍有震惊,又见章邯神色如常的吃着,沉默的望向远方。
这顿饭吃得挺安静的,扶苏望着远处,冬日里的关中的确很荒凉,在冬日里数十里外看不见人影。
即便是寒冬,扶苏觉得也不该是这么荒凉。
关中应该有更多的人口才对,现在的关中看起来空空的,扶苏怎么都觉得不舒服。
用了午食,扶苏就坐着车驾回了咸阳城。
坐在车驾内的扶苏,还在看着从敬业县带来的卷宗。
翌日,天刚亮的时候,扶苏早早睡醒活动着四肢。
高泉宫的宫女与内侍看着公子又是压腿,又是弯腰的动作很是好奇。
随后,扶苏拿起一柄铜戟,反复前刺或者是劈砍,每一次都蹙眉感受着手感的变化,接着又舞动了几次,这才感觉顺手了不少。
秦国的战戟很重,扶苏以前见过后世出土的汉时铁戟,如果加以改进是不是可以制成马槊模样?
有了马槊的骑兵,应该能让战斗力更上升一个台阶才是。
扶苏将这把戟放在了边上,又自顾自看着沉思着,想着每一个可以让大秦强大起来的办法。
这些办法或是提升大秦的软实力,或者是提升大秦的硬实力。
“公子,听闻王贲将军也派人去查探西戎与匈奴的战况了。”
扶苏喝着一碗热水点头。
田安又道:“王贲将军还让人送话来,说是匈奴人一旦从河谷南下,会告知公子。”
这个大秦还是内忧外患的,这是冬猎之后扶苏听到的又一个好消息。
只要有人能去富饶的河西走廊看一看,人们就忘不了那里的富饶。
扶苏擦拭着这柄大戟,心中越发觉得,没有河西走廊的关中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有了河西走廊的关中才是完整的。
这就像是历代中原王朝,凡是一统的王朝都要一统西域。
换言之,中原疆域内,若没有天山,那也是不完整的。
田安道:“还有一事。”
“什么事情?”
“赵佗将军被请到了王贲将军家里,听说是每天都在喝酒。”
扶苏颔首道:“窝冬嘛,有酒有肉才能窝一个好冬。”
田安笑着点头。
这个冬天过得很平静,北方的上郡也很安静,半月前蒙恬送来了消息,说是匈奴人没有再来进犯。
“公子,这是章邯将军让人送来的名册。”
扶苏没有回殿内,而是一边走一边看着名册,这份名册所记没有别的,就是为了评选今年的劳动模范。
一共可以评选二十个。
这二十人可以每人奖励他们家三头小羊,一共就是六十小羊,如果繁衍得足够好,那么敬业县就能养出羊圈,成为了一个大羊群。
如果换作以前,是不敢想这些事的,因为那时候粮食给人吃都不够,根本不敢喂给牲口。
关中也有养羊的人家,但那都是富户,关中有田亩的人家也不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两人在军中任职,但凡上过战场,斩首有功的,都有田亩。
扶苏看罢,吩咐道:“那就按照着名册分发下去吧,监禄有消息送来吗?”
“回公子还没有消息。”
身为少府丞是要管着手下的官吏的,监禄如今任职都水长,他隶属于少府,也算是少府丞的官吏。
扶苏想了片刻,又道:“现在监禄南下了,李由最近还在蜀中,他手中有能够南下的斥候,你派人去找李由,让李由的人去找监禄,问询南征近况。”
田安作揖颔首,“辛胜将军一早就去章台宫了。”
扶苏道:“我也去见一见父皇。”
此刻,章台宫,辛胜正在禀报着在敬业县的见闻。
嬴政的手中拿着一卷书,正是辛胜去过敬业县之后,所写的呈报。
辛胜行礼道:“末将所知只有这些。”
嬴政仔细翻看着呈报,农业是关中的命脉,对这个命脉至今都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起初谁能知道公子扶苏开一个渠能够得到如此大回报。
“扶苏这个孩子早慧,自小他就有远超同龄人的见解,不要用看待同龄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