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地府邀请函(上) (第3/3页)
重臣侃侃论政。
“不愧是灵毓啊……”正史赵祯捧心。
不愧是她。
太好了,太好了,自己也在她身边,鼓起了最大的勇气,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刘娥含笑将一边的,正史赵祯爱吃的蜜煎金橘给他拿了一碟。
算作勉励。
正史苏轼正嚼着芙蓉饼,还不忘给大宋的苏轼也推过去一些邀其分食,然后喝了口桂花奶酪,继续看向光幕。
大秦嬴政微微抿唇。
嗯,这一次,那些人又没来。
也许等结束之后,自己可以去看看?
大宋赵徽柔得体的坐在自己的母妃苗薇身侧,温柔又自信,狄咏则坐在她的另一边。
一路上,殷灵毓披荆斩棘,一边给大宋减负,一边向外扩张和发展,从小便参与政事,一直到了及笄才即位,带着赵徽柔并肩立于殿上,接受山呼海啸般的朝拜。
大唐李世民到底还是没忍住,道:“有灵毓做储君,宋仁宗运道颇佳。”
“唐太宗陛下就不必说大宋了吧?算上受益这次,灵毓也只来了大宋两次,可你们大唐却有整整三次呢!”赵匡胤立刻回护了一下自家还算有出息的崽。
“就是。”朱棣小声道。
他们大明!虽然有两次,但都没好好抓住机会!
呜呜呜他也想要灵毓的!
三国刘备和大秦嬴政无声但统一的看向他。
讲讲道理好吗?他们这些人那里灵毓才去了一次!
要附和也应该是他们先附和!你大明排后边去!
康熙……康熙一言不发。
祖宗,您是我祖宗行了吧,大清亡了,您就把它忘了吧!
真不想再被公开处刑了!
最终正史李世民还算中肯的评价道:“其实,宋仁宗做的还不错,至少没有束缚灵毓,让她能充分放开手脚去做。”
“这样的话,即便有所不足,可有了灵毓,又能一心支持她,反而能让灵毓得到很高的发挥。”
的确,光幕上,殷灵毓可谓家喻户晓,不是在改进民生,就是在造福百姓的路上,简直是带着大宋赵祯和臣子们刷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