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似是故人来 (第2/3页)
就帮他整理整理书房,擦拭擦拭甲胄。
    他教我知恩,教我重义,如今他老了,我照顾他,天经地义。
    这与他有几多儿孙无关,这只关乎我狄青的良心。
    范公走的时候很安详。
    我跪在榻前,这个教会我忠君爱国,在我无数次因不通人情而气到了他或者旁人后,依旧耐心教导我的老人,最后只是轻轻对我笑笑。
    他说:“汉臣……路,已经给你铺平了。往后……坦荡前行便是。”
    我重重磕下头去,喉头哽咽,一个字也说不出。
    我知道,他是指官家殷灵毓早已为我扫清了朝中的猜忌,曹政委为我挡住了明枪暗箭,也指他自己,在晚年从不掩饰他对我的提协和教导。
    用毕生威望,清誉,为我尽力在文臣中挣下了一份香火情。
    如今我年岁也大了,有时看看镜子,反倒觉得这刺青印记顺眼得很。
    它提醒着我从哪里来,也见证着我这一路如何走来。
    枢密院那些文书往来,朝会上那些机锋暗语,我依旧听得半懂不懂。
    可没关系,曹政委会在一旁轻声细语,把话接过去,韩相他们也不会再如早年那般疾言厉色,只说我能打好仗就可以。
    偶尔我说错了话,他们甚至会笑着帮我圆过去,仿佛在看待一个……嗯,一个不太灵光,却并无恶意的老伙计。
    从前我会惶惑不安,所以,我留下了印记。
    如今只觉心下安然,我想,那也留着吧。
    狄青可以不变。
    只是要谢同僚,谢范公韩公,更谢御座上的圣明君主。
    我方能搏得一个“大宋军神”的名号,青史留名。
    此一生,也足矣。
    —————————
    【游学篇】
    苏轼决定组织游学。
    曾巩一顿算,发现预算还过得去,批了。
    苏辙来找他,看着收拾行李的兄长,怨念不已。
    他倒是快乐游学去了,连累的自己一直惦记!
    偏偏他又不是太学祭酒,不能随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