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无忧 (第3/3页)
殷灵毓所用年号仍为天兴。
天兴二年,大宋新军水师出海,目标倭岛。
同年,灭国,带回满船金银。
出征的某孙姓刺头差点儿留下当监工,呆在岛上监督倭人挖矿,对着自己的政委求来求去,约法十几章,终于随船一同回到大宋。
韩琦看着孙沔打了胜仗却乖乖巧巧,恨不得缩起来,陷入了沉思。
咋?这刺儿怎么拔的?
想学。
他前前后后老是得打磨新人,很需要这个技能。
旧人渐行渐渐散。
范仲淹到底还是没能迈过七十四这个坎儿。
天兴四年,晏殊,包拯,相继离开。
欧阳修身体不太好,也干不动了,上书乞骸骨,架着厚厚的眼镜,去太学里养老了。
赵祯一个个送别自己的老臣子,回头一看,只觉岁月无情。
文彦博和司马光,欧阳修,韩琦,狄青这些人还健在,赵祯于是偶尔与他们聚一聚。
饮酒都得斟酌着饮了,点心也不能放开了吃,酥山对于几个岁数大的来说更是基本不用想了。
酒意微醺,赵祯用筷子虚点了点几人,带着几分得意,又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怀念。
“瞧瞧,瞧瞧你们几个老家伙……当年,当年朕说要立毓儿为储,你们心里头,怕是没少打鼓吧?”
最先回答的居然是司马光。
“光,至今忆起,仍觉心惊,亦觉……万分庆幸。”
是啊,怎么不庆幸。
从毓儿被从阎王手里抢回来后,一切都顺遂无忧。
赵祯酣然入梦。
还是张璃溪派人给他抬回了殿中。
天兴十年,赵祯逝世。
朱砂到底还是肆虐的太久了。
后宫的昔日嫔妃们,后来虽然也纷纷努力争取调养,做事,也还是渐次凋零。
于是越来越多的臣子,看向御座之上,胆战心惊。
殷灵毓无奈的努力锻炼,合理饮食,给臣子们留后路。
但用处并不大,正如第一个世界那样,朱砂引起的器官衰竭,没有办法根治。
天兴十三年年末。
雪漫城,纸灰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