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映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四章 映锦 (第3/3页)

不会再老是被误会了吧?

    而柳永刚适应了京中生活,就被送进了宣传部当总编辑和撰稿人。

    别说,柳永是有天赋在身上的,行文通俗易懂,又深谙百姓热点,在殷灵毓的几次点拨之后,迅速将大宋官报办的有声有色起来。

    茶馆读报,街头卖报又成了寒门学子,慈幼局的半大孩子们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如此往复,本就商业繁荣的大宋越发往这方向发展了起来,以至于每年都有的流民,在诸多活路下,稍有平息。

    但殷灵毓知道,这并不是长久的办法。

    只是,还不到时候。

    大宋只占据了一部分的汉家地盘,另有西夏与辽国,各自不怀好意的从大宋身上拼命吸血。

    西南的大理,总体上还算安静,向来自治,茶马贸易不断。

    西北的西夏,如今被打懵了,暂时不会生事。

    北方的辽国,表面上是“兄弟之邦”,澶渊之盟后一直在花钱买和平,实际上根本就是大宋最大的威胁,辽国疆域辽阔,军事实力强劲,一直是悬在大宋头顶的利剑。

    西夏吃瘪,他们乐见其成,但也对大宋感到了忌惮。

    只是,目前辽国内部,也即将进入权力交接,暂时无暇南顾。

    殷灵毓正在谨慎的分析局势,看看是否能伺机而动。

    至于王安石……

    他在对殷灵毓上谏。

    王安石一直在跟着退伍兵的安置,也借此仔细观察了殷灵毓所做的这些过于温和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却大多依赖于技术革新和皇家产业的利润反哺,并未触及更深层的制度弊病,于是最终还是坐不住了。

    在大殿内畅快的洋洋洒洒谏言一通,王安石长舒口气,预备挨骂。

    他洋洋洒洒数千言,核心思想就一个。

    殿下您做的这些,好是好,但都是小打小闹,治标不治本!

    又尖锐,又扫射了包括殿下在内的一众相公们,别说挨骂了,王安石甚至觉得,自己直接被踢出京城,也不是没可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