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卷纸 (第2/3页)
个别人有时候过于讲究平衡和程序,效率不够,要摸摸底,看看谁是真有干货,谁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了!
大多有真才实学之人,沉吟片刻,便提笔蘸墨,开始一道道答题。
这点东西,还难不倒他们。
不少平日靠着资历或是清谈混日子的官员,此刻已是汗流浃背。
有人偷偷抬眼,觑一眼御座方向。
官家在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他们,神态悠闲,仿佛真的只是来监考的。
他们可不蠢,不会去想太女殿下为何不来监考。
那当然是给他们这些老臣留着脸面呢!
若殿下亲临,他们这些胡子花白的老臣,对着小殿下的考卷抓耳挠腮,成何体统?
所以,官家出面就合适多了,君父考较臣子,天经地义。
就是怎么……没记错的话,前几年还是他们教太女殿下来着吧?
好怀念那个时候的小糯米团子,小大人儿似的,往腿边一站就是问问题。
讲完还会道谢,赐吃食饮子。
这样的小殿下,他们那个时候有两个。
应该好好珍惜的。
毕竟………
怎么现在太女殿下已经开始能反过来为难他们了?!
这学的也太快了吧!
相公们怎么教的?
当老师的几位也只能归结为太女殿下生而知之。
年末,各路,州,府的官员都要按制返京,向中枢汇报一年政绩,钱粮收支,民生治安等方面的情况。
此时的京中,聚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地方大员。
趁着人全,一套考卷大摸底下去,殷灵毓心里就彻底有数了。
和上次大宋差不多,真才实学的也确实是多,但即便如此,人还是太多了。
只能慢慢来了。
对于赵祯来说,他并没有想到,明明是先摸的文臣的底儿,殷灵毓却决定先从军队下手。
他原本想着,摸底考卷既然已经拿出来了,接下来自然是该梳理文官体系了。
哪些人该升,哪些人该调,哪些位置该塞上更得力更年轻的心腹……这套路他熟。
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