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入围 (第2/3页)
将皇太女殿下,也就是殷灵毓近年来推行的诸多新政,如改良农具,兴修水利,鼓励工商,整顿军备等,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并提出了考核官员执行新政成效的具体标准。
殷灵毓听得认真,不时发问,与范仲淹探讨细节,考核这件事容易引起官员反感,尤其又是范仲淹来提,只得暂缓,范仲淹倒也不失望,反而更加欣慰。
为政者,既需魄力,也需耐心。
这样一看,殿下的确是……越看越完美。
最终商定了先从何处开始着手,范仲淹深深一揖,来了句“臣定不负殿下所托”,就又走了。
欧阳修进来后也是匆匆的先行了礼,便迫不及待地道:“殿下,前次殿下所言,欲重修《唐书》,并广辑本朝史料,臣与司马君实,刘原父等人商议多日,已拟出个大略章程,特来请殿下示下。”
他语速偏快,又连忙将一叠牛皮纸包着的文稿恭敬呈上,递过去之前还先注意了一下有没有被雪水打湿。
殷灵毓接过,也并未立刻翻看,而是先温言道:“欧阳先生辛苦了,此事繁杂,非一日之功,先生与诸位大儒肯担此重任,实乃文坛幸事,亦是后世之福。”
欧阳修闻言,心中熨帖。
他平生最重文事,能主持如此宏大的修史工程,正是他心中所愿。
太女殿下不仅支持,更理解其中的意义,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抱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殿下过誉,此乃臣等分内之事。”
欧阳修谦逊一句,随即又忍不住开始阐述他的构想:“臣以为,重修《唐书》,当效法《春秋》笔法,文辞务求简而有法,叙事则需……”
殷灵毓耐心听着,不时颔首。
待欧阳修稍作停顿,她才开口道:“先生所言,深得史家精髓,史书者,乃后世之镜鉴,贵在真实无隐,前朝旧史,或有芜杂,或有疏漏,正需先生这般大手笔,为之刊谬补缺,使其史实确凿,文笔精炼,足以传世。”
殷灵毓微微前倾身体,诚恳的看着欧阳修,语气加重了几分:“唯有一点,灵毓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